第75章 郝姓(第1/2 頁)
郝姓相傳源出帝乙,子姓。
帝乙也就是商紂王帝辛的爸爸,有個兒子叫子期,食邑在郝地。具體這個郝鄉在哪,可以說是眾說紛紜,不過大多認為是在今天的山西太原附近,也有說是陝西,咱也不去深究這個了。反正不久商朝滅亡,郝地的子姓貴族為了不被秋後算賬,就以故地為姓。
再就是源自姜姓。
神農氏也叫郝胥氏或者郝骨氏,這個流傳下來,又到了上面說的子期。所以無論是姜姓還是子姓,再往前倒還是到了風姓。不過源出子姓也好,源自姜姓也罷,其說法不同,最後到了帝乙這裡。
所不同的是,子姓認為是康丁為先祖,而姜姓則把帝乙當做遠祖。但是據我看到的資料,康丁和帝乙都被說成商王朝的第二十七代帝王,由此是不是可以認為這兩位是一個人呢?
反正我個人對這段比較暈,乾脆也不去糾結他了。
再就是兄弟民族改姓而來,這個依然按老規矩,不多深究。
不過在南北朝時期,西北匈奴有一支複姓赫連的,代表人物有赫連勃勃和赫連昌,其後人有改姓郝的,這個留待後面再說。
郝姓人口接近三百萬,大部分在黃河以北地區。
但是也有例外,就是生活在東晉的非專業也叫非主流滑稽演員郝隆。
在郝隆年輕時候,就已經非常出名了。他不但飽讀詩書,關鍵是能融會貫通,而不像那些書呆子一樣墨守成規。
山西有七月七曬被子衣服的習俗,不知道是不是為了氣一氣牛郎織女。郝隆見左鄰右舍那些富裕人家把滿大街都掛著衣服被子曬,家裡沒啥可曬的郝隆,乾脆一翻身躺地上,掀開衣服露出肚皮在陽光下。
旁邊人奇怪呀!人家都曬照片曬美食曬衣服,你曬啥呢這是?
郝隆眯縫著眼,說我曬肚子裡的書!這就是‘坦腹曬書’典故的來歷。
僅靠陽光不能頂吃飯,為了不餓肚子,郝隆不得不從北方跑江南投靠桓溫,給了個南蠻參軍的小職位。
一次桓溫請客,出了個酒令,到誰跟前用指定的字做一首詩,做不上來的,罰酒三杯。
大家都是文人,詩的好壞暫且不論,但做首詩對這些人來說,比五魁首八匹馬來的簡單,所以都順利過關。
到了郝隆,這哥們故意皺著眉頭,裝作思考一陣還做不出來的樣子,連喝了三大杯。
旁邊人還笑他,說看你那沒見過世面的樣子,見了好酒走不動道了。
郝隆不慌不忙,說了句:‘’娵(ju)隅濯清池。‘’
桓溫不解,問道:‘’娵隅是什麼玩意?‘’
郝隆道:‘’娵隅是蠻語,就是魚的意思。‘’
桓溫不悅,道:‘’你跟我們說什麼蠻語呀!‘’
郝隆道:‘’屬下是南蠻參軍,不說蠻語說什麼?‘’
桓溫一琢磨,明白這是郝隆嫌官職低,哈哈大笑,不過還是沒給升官。
這天桓溫想請謝安出山,帶著一幫人來找謝安。
桓溫隨手拔下一棵草,寫到這裡有點奇怪,按說桓溫是當時東晉的大領導了,皇帝也被他玩弄於股掌之中。但是以這種身份來到謝安這裡,怎麼身邊還有草呢?
想必有兩種可能,一來是路上隨手拔下的。二則可能人家謝安真沒把他當回事,就在院子裡見的面,院子也可能屬於雜草叢生那種。哪怕是涼亭,也總得收拾收拾吧。
也有說這種草是一種中藥,有人送給謝安的,咱也搞不懂這味藥是治療高血壓糖尿病還是滋陰壯陽的,反正桓溫隨手能拿到。
見面的場景不多做探討,反正桓溫拿著這棵草說:‘’此草名遠志,但在野外則是小草。一種東西怎麼會有兩個名字呢?‘’
謝安還沒顧上回答,郝隆搶著開口,道:‘’很好解釋。在山裡叫遠志,出來就是小草了。‘’
這就是在諷刺謝安,你藏在山裡,遠志就遠志吧。但是出來後,很可能就是棵小草。以謝安的文化,自然能聽出來郝隆的話裡有話。
三國時候諸葛亮出祁山,率三十萬大軍在小小的陳倉被阻擋二十多天,想必熟讀三國的朋友都有印象。僅憑著陳倉一座小城市,靠三千守軍擋住諸葛亮的,就是曹魏的不太出名的將軍郝昭。
諸葛亮多智謀,派郝昭老鄉勸降,也以失敗而告終。可惜的是,郝昭在此戰後不久就病死了,要不然指不定弄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蹟呢!
金朝末年,政治腐敗,再加上元朝大軍虎視眈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