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34 世界上第一臺移動通訊問世(第1/5 頁)
將蔣海寧送出公寓,錢杭收拾食材的時候,翻到了那份舊報紙。
這家報社的報紙加州學院附近可沒有,但是上面的一篇文章卻讓錢杭有了繼續抗爭下去的信心。
原來上面登記的內容,是華夏當局向美麗國當局鄭重抗議,想要用輿論壓力,迫使美麗國當局放回無故軟禁的公派留學生。
但是此時的華夏在世界上話語權很不夠,雖然李朝保衛戰讓所謂的聯合國軍灰頭土臉,但是這幫子記疼不記打的。
況且如今禿子還在聯合國裡擁有席位,對那些人來說,華夏才是不合法的存在。
不過聰明如錢杭,很快從報紙隻言片語裡發現了不容易察覺的暗門。
這更像是國內詩壇玩爛了的藏頭詩和迴文詩。
錢杭立刻翻找出一支鉛筆和幾張紙,鋪在了報紙上面,將這則宣告摘抄下來。
看著這毫無頭緒的內容,地上桌上撒滿了滿是字跡的紙張。
他開始自嘲,笑自己花了這麼多時間研究這個近乎可笑的東西。
要知道美麗國情報部門裡也有很多華夏通,甚至有一些人長期居住在華夏,只要不說話,他就是一個地道的華夏人。
這些人對華夏的文化雖然說不到透徹,也研究的七七八八了,斷然不會讓這種
等等,錢杭他發現了!
並不是其中哪段文字運用了迴文體,而是整篇文章都是一種迴文體。
正常順序看這是一篇言辭犀利的抗議。
但是從文章末開始往回看,特別是將每一個英文單詞重新變更順序重新編輯後,這又是另外一篇內容了。
估計那些情報部門的人不是沒想過這種可能,只是對華夏文化還沒研究的這麼細緻。
這個叫史密斯的傢伙絕對是天才!
史密斯?
有些耳熟,上回跟好友書信來往的時候,裡面似乎多次提起一位姓史密斯的愛國人士。
錢杭又開始在公寓裡翻箱倒櫃了。
與此同時,蔣海寧也被當局攔下進行細緻的詢問,在問及一份報紙的時候,她略微有些遲疑。
那份報紙很快就被情報局的官員找了出來,只是粗略的看了一眼內容,就嗤笑的丟給了同伴。
這種宣告哪天不得有幾十上百篇,內容都是千篇一律的,都是無關痛癢的東西。
難道華夏人是有什麼特殊癖好,這種東西還能提神醒腦嗎?
等到蔣海寧離開,中情局的人還在那裡討論,但是那份報紙已經被丟在了一旁。
錢杭找出來那些信件,上面的寄信人赫然是john!
john是一名知名演員,也是華人,在海外擁有一定的粉絲群體,錢杭也是其中之一。
兩個人幾乎沒有見過面,完全是以筆友的方式書信來往好幾年。
剛開始兩個專業完全不搭邊的年輕人漸漸熟絡起來,還是因為那些老電影。
john有意無意的勸過錢杭很多次,在外面的浮萍,最終還是要落葉歸根的,只有站在自己的土地上,才敢放肆的吸吮著熟悉的空氣。
這也是他最終下定決心要歸國的原因之一。
跟他有著一樣的想法的公派留學生不在少數,只不過一些人被他的遭遇打了退堂鼓,一些人則跟他遇到了同樣的麻煩。
那些拖家帶口或者在這裡收穫了愛情的留學生們,被很多現實的問題所擊敗,最後磨光稜角,選擇入鄉隨俗。
雖然那份報紙上沒有留下怎麼聯絡史密斯的方式,也沒有告知什麼時候這位史密斯先生會來到加州找到他,幫助他擺脫困境。
但是這份報紙上的這篇內容是半個月前的。
錢杭心裡很是激動,這些年來的堅持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瞭,祖國沒有忘記他,他所有的堅持都不是無用功。
蔣海寧一路忐忑的回到住所,她寄住在一家當地老夫婦的家裡,這對老夫婦的子女都為了生活各奔東西,偌大的房子裡只有他們兩個人,平時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很是寂寞。
有一天加州大學和移民局的官員找到了他們,向他們介紹了蔣海寧。
可能是專業的問題,兩個老人沒有任何過激的想法,欣然接受了這個來自華夏的同住人。
每天清晨都能夠聽到悠揚的琴聲,這是對每一個明天最好的回答。
“蔣,我聽說那些情報局的人都在找你?你沒事太好了!”
“瑪格麗嬸嬸,我很好,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