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北方蒼狼 > 第一百三十五章 最後的平靜

第一百三十五章 最後的平靜(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王者峽谷之兔身逆襲大明:我每天一個未來快遞,老朱心態崩了!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舉世震驚,反叛者八號出現!小馬寶莉:她在秩序彼岸十三皇子醒來成了桓侯張翼德穿越三國做將軍從落魄書生到一品富商小馬:編寫之眷大周九皇子龍珠之賽亞人貝吉塔人在奧特,開局獲得地球意志饋贈大明:老朱假死後,我登基鬨堂大孝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爺的了?斬神:諸神代理人,開局定海神針被海盜打劫了,最後成了皇帝弒兄殺父,我登上大位修真者穿越藍星之後無敵了關於南朝貴公子是我冒充的這回事

原本歷史上聲勢浩蕩的張純張舉叛亂,在李興的影響下,尚未翻起波瀾便已平息,並未引起任何人的過多注意。

由於未曾功成,沒能打起自立為帝的旗號、也未曾達到劫掠四州的浩大聲勢,朝廷並沒有專注這一叛舉。

畢竟現如今天下烽煙四起,各處叛亂不斷、黃巾之賊遍地,誰會在意這麼個毫不起眼的小勢力。

除了親身經歷其中的人意識到了遼東的強大之外,天下人並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

右北平及遼西太守被張純張舉叛軍所殺,李興趁機動用朝內關係,推舉劉曄做了右北平太守。

新任的遼西太守同樣被此前暗中培養計程車子主動承擔。

畢竟邊境太守,風險太大。

剛剛爆發叛亂,誰也不願意接這個爛攤子。

故而李興並非費多少功夫。

劉虞來到幽州後,果不其然,廣泛佈施恩惠,寬赦了丘力居等人的罪行。

各方異族無不感恩,紛紛來投。

這也弄得此時剛剛升為騎督尉的公孫瓚心中無比憤懣,錯失良機。

原本公孫瓚在張純張舉叛亂中建功頗多,雖也曾受挫,但藉此不斷升遷,從騎督尉、中郎將、降虜校尉一直升到奮武將軍、薊侯,可以說是張純張舉叛亂的最大受益者。

為王前驅之人可不止張角一個,張純張舉也同樣是無私奉獻,造就了漢末亂世之中的一方諸侯。

如今沒了張純張舉這麼個經驗聲望副本,公孫瓚此時又被徵召至西涼平叛而去,卻不知其麾下的白馬義從是否還能成功造就。

時勢造英雄,原本是張純張舉造就了公孫瓚的赫赫名聲以及身份地位,為公孫瓚積累了大量的實戰經驗並藉此打造出了白馬義從。

但李興稍微扇動了翅膀,改變了這一軌跡。

公孫瓚雖然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麼,但他確是隱隱感到自己好像錯過了一大良機。

劉虞到來後,大刀闊斧的對幽州進行了改革,精簡部隊、輕徭薄賦、勸課農桑、招募流民,整個幽州一副欣欣向榮之態。

李興對此也頗樂於見得,畢竟他也從中受益不少。

劉虞在北方的聲望不是他能比的。

整個河北和中原的人口都向幽州蜂擁而來。

各地太守不願過多接納,畢竟他們也多承受不起,而李興暗中掌控的三郡卻是來者不拒,湧向幽州的流民很多都被他招引安置。

劉虞也頗為欣賞這三位能臣太守,尤其是劉曄和李興。

前者乃是自家宗親子侄,後者非但謙虛謹慎且文武雙全。

在幾次派使者前往視察得到滿意的“結果”後,便再不管束。

這一年,漢室後裔中的又一“叛徒”劉焉,向天子提出了設立州牧的建議,並溜去益州做了益州牧,關塞一閉,當起了土皇帝。

這一年,劉宏為防兵變於雒陽設立了西園八校尉。

這一年,各地黃巾之亂復起,愈演愈烈。

這一年,朝廷徵董卓為少府,董卓不肯受命。

天子劉宏的身體已是一日不如一日。

李興意識到自己等待的時機快要到來,立刻暗中聯絡朝中勢力,鼓動劉宏將劉虞調入雒陽。

劉虞這一年在幽州為李興帶來了諸多便利,但是不得不說,其也始終是個大麻煩。

作為自己的上司、朝廷宗親,而且聲望太高。

若是自己動手,結果恐怕比歷史上的公孫瓚好不到哪去。

李興只有將這尊大佛調離。

借黃巾叛亂的由頭,直接將劉虞推至豫州牧的位置,平定叛軍、安撫百姓、護衛京師。

為將來鋪路,李興藉助黑手套還安排暗中掌控計程車子在年底從朝廷購買了遼東周邊三郡太守之職,名正言順的掌控了幽州東部各郡。

不是李興不想將其餘各郡拿下,只不過西部各郡如漁陽、廣陽郡等皆算是大郡,不是李興的能量能夠拿下的,而且目標太大。

而李興自知朝廷絕對不可能由自己擔任幽州牧,索性暫時放棄了對於幽州牧的窺伺,轉而深耕已經掌控的各郡,將注意力繼續放在民生之上。

不過李興也作了防備,任由幽州牧之位空缺可以,但不能再有人再行上任。

畢竟與刺史只有監督問責之權不同,幽州牧名義上可掌控一州軍政,李興可不希望自己頭上再來個領導。

與此同時,李興藉助地利之便和劉虞的政令,與烏桓

目錄
最終使徒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