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血夜(上)(第1/1 頁)
對於所有太平堡百姓來說,崇禎元年都是一個讓人記憶深刻的年份,從春天的襲殺王家議事人吳為開始,太平堡就好像提前進入了多事之秋,先是封堡月餘,好容易盼到開堡可以做生意了,吳王兩家卻開始互相砍殺,等到吳為這個代表王家把吳忠信這個代表吳家的打跑了,四大姓變成了三大姓,可還沒太平沒幾天,彷彿從天而降的振威軍就包圍了太平堡,然後三大姓就開始自相殘殺了。
很快這種自相殘殺就在太平堡中無序的漫延開來,如果說喵小小組織反四聯盟、陳樹煦、王曉東反殺馬王吳三家勉強還算是有組織,那麼剩下大量的殺戮都是完全無序的,雖然這些殺戮基本上都是有因果關係的,可還是不能改變其無序的本質,用倖存者的話說,那是太平堡真正的無法之夜。
多年以後,這一夜被稱為“血夜”。
至於說為何會出現如此廣泛的互相殺戮,甚至是昨天還是相安無事的鄰居,今天天一黑就拎刀上門砍人了,張亦隆在事後與不曾親臨修羅場的胡新明說過自己的理解:崇禎元年的太平堡本就好像一個洩氣閥壞掉的高壓鍋。
壓力正是來源於林丹汗。一年前林丹汗親率大軍擊敗卜失兔汗聯軍後,雖然因故撤兵沒能佔領歸化城,卻給了蒙古右翼三萬戶巨大的震動,特別是處於其庇護下的口外漢人來說,這種震動尤其明顯。
如果說各個板申中的漢人百姓只能聽天由命的話,那麼太平堡中的百姓就要為自己的未來考慮了,特別是人數佔絕對多數的中下層百姓來說,光憑自己的力量回到口內繼續生活幾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太平堡不是商會統治而是一個割據政權,那麼情況也許還不會惡化到現在這地步,對於一個割據政權來說,人才是最重要的資源,所以肯定要想盡一切辦法來儲存人力資源。
可太平堡商會是大商人為主,從自身和家族利益出發,他們就不可能組織太平堡中的百姓大規模遷往口內,且不說這需要花費他們鉅額的金錢,光是如何在不驚動大明朝廷的前提下安置這近十萬人就是一個天大的難題。
弄不好就會被大明朝廷中的大佬扣一個造反的罪名,到時候派兵圍剿來個滿門抄斬,家產充公。反正滅門抄家也是大明朝廷解決財政問題的傳統手段之一,現在居然有人撞到槍口上,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所以不管從什麼角度來說,太平堡商會所有成員都只會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棄民保財,帶著所有能帶走的財貨跑回口內。至於說那些沒法跑的百姓,聽天由命吧。
可以說在振威軍到來之前,在太平堡內,這已經不算秘密的秘密就已經人盡皆知了,只不過當時有商會的兩支重要武裝力量,堡丁和私兵在明,又有四大姓私人武裝在暗,沒人敢公開說個不字。
就算是各有藏私的六陳行,如果不是堡丁和商會私兵被振威軍消滅大半,四大姓中又有兩姓帶頭造反,誰也不敢稍有異動。
張亦隆說到這裡時,不由長嘆一聲,“我們才是這“血夜”真正的幕後黑手”。
小胡到是無所謂,淡淡說道:“我覺得他們應該感謝我們,沒有我們,就算沒有血夜,林丹汗一到,他們也是個死,無非是被林丹汗屠殺殆盡還是被他裹挾著逃跑過程中累死。”
張亦隆啞口無言,這確實是一句實的不能再實的實話。
可這種實話未免太傷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