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梟雄之明末爭霸 > 第一百九十七章 上山不易,下山難(二)

第一百九十七章 上山不易,下山難(二)(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穿越亂世之梟雄崛起從司農官開始變強洛克王國:霸道牛姐愛上我!紫鸞記大明:我朱雄英不當孝子賢孫狼人殺,天梯榜之戰我在甄嬛傳裡奮鬥快穿:我帶四哥暢遊小世界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每次穿越世界,我都有金手指!年代:我在塞罕壩植樹假如李蓮花可能天幕通古代:開局讓老祖宗們震怒三國:開局系統就跑路正德皇帝朱厚照大漢:隱忍二十年,漢武帝被架空了王者峽谷之兔身逆襲大明:我每天一個未來快遞,老朱心態崩了!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舉世震驚,反叛者八號出現!

梁明升連打帶罵的把百姓們動員起來,把大車陣解綁,每家每戶都推起一輛大車或是獨輪車準備下山。

原本拉車的馬騾早就被殺了吃肉了,被困山上無法放牧,不殺也得餓死。

現在就只能靠人推了,好在現在是下山,問題不大。

梁明升把自己的兄弟們召集在一起,簡單的分配了任務,核心就是保護三輛裝火藥的大車,這不僅是眾人的富貴,更是命。萬一火藥殉爆了,所有人都得就地飛昇。

張亦隆把標營中哨和少年擲彈兵都部署到了大車陣外,居高臨下加上還有少年擲彈兵們的手榴彈,不信蒙古騎兵還能衝進來。

果然,在看到振威軍標營中哨排出的橫陣後,本就慢騰騰上山的蒙古騎兵出現了明顯的猶疑。

站在張亦隆身邊的邱成笑出了聲。

張亦隆沒有回頭,相比身邊的少年,表面冷靜的張亦隆心中卻有著深深的不安,這些蒙古騎兵居然還沒達到崩潰的地步,實在是太出人意料了。

打仗,打的實際上就是看誰的意外更多。自從振威軍抵達後,張亦隆和周洪新就一直在不停的給對面的鄂爾多斯騎兵各種意外,樺木炮、長鈚箭、手榴彈、飛雷、槍騎兵衝陣,如此之多的意外疊加之後,按張亦隆的估計,對面的鄂爾多斯騎兵應該崩潰了吧。

結果並沒有,他們雖然出現了明顯的猜疑和混亂,但還是維持了基本的隊型,甚至還在向山上衝。

這支蒙古騎兵到底是什麼來頭啊?阿速軍,張亦隆在腦海中瘋狂的搜尋著,這個詞不陌生,只是一時想不起來了。要是有4G網路就好了。

阿速軍,阿速軍,張亦隆自言自語的說了幾遍,猛的一拍大腿,阿速衛軍!元代著名的宿衛親軍之一!

自打元順帝被明軍逐出大都後,就變成了北元小朝廷,遊蕩在蒙古草原上,被打回了遊牧民族本性。

據史料記載作為草原帝國的宿衛親軍之一,阿速衛軍始終忠實於北元小朝廷,可以說是少數始終忠於北元小朝廷的宿衛軍。

如果張亦隆沒記錯的話,阿速衛軍中曾經出過著名的權臣阿魯臺,他和當時的大汗本雅失裡一起恢復了韃靼部的實力。要知道這可是在捕魚兒海之戰以後,北元小朝廷被藍玉的掃北大軍一掃而空的時候。

就是靠著阿速衛軍的勢力,阿魯臺掌控韃靼實權長達30年,這在極端強調叢林法則的草原上可以說是非常罕見了,凡是能達成這一成就的都可以稱為一代草原梟雄。

透過現象看本質,阿魯臺能成為一代草原梟雄,阿速衛軍的強力支援恐怕也是必不可少的,叢林法則嘛,沒有強力軍隊作為後盾,阿魯臺分分鐘就被埋在地裡當肥料了。

對了,想到阿魯臺,張亦隆就想到了另一件事,永樂七年,也就是1409年,就是這個阿魯臺和本雅失裡聯手一起在臚朐河以南全殲了邱福指揮的10萬大明精銳騎兵,創下了明蒙戰爭中第二大的敗仗。

第一大敗仗當然是皇帝都當了俘虜的土木堡之變了。20萬京營精銳幾乎全軍覆沒,差一點連北京都丟了。

不過,那畢竟是百年前的老黃曆了。就算當年驍勇善戰的韃靼本部精銳,也在永樂八年,即1410年在斡難河一役中被親征的朱棣按在地上狠狠的摩擦了一番,本雅失裡僅率七騎逃跑。阿魯臺也在稍後的兀兒古納河一役中被打得滿地找牙。

到了永樂20年,即1422年,朱棣第三次北伐時,阿魯臺統率的韃靼本部甚至都沒有作戰的勇氣,直接向北瘋狂逃竄。可見早在二百年前,阿速衛軍就已經不再是一支多麼強悍的軍隊。今天的阿速軍甚至連個像樣的鐵甲都配不齊。

不過,張亦隆到是也明白了為什麼這支蒙古騎兵不那麼像蒙古騎兵了,因為他們的先輩是阿速人,也就是高加索地區的阿蘭人,他們信仰東正教,算是蒙古西征歐洲時收降的部眾。

張亦隆想到這裡算是明白了,為什麼眼前這支騎兵如此奇怪了。阿速軍確實與一般的蒙古騎兵不同,他們是山地戰士,喜歡騎射,但更喜歡肉搏,也擅長山地攻堅。估計也就是現在落魄了,身上沒甲,馬上也沒個披掛,不然早就衝上來砍人了。

看來不能有絲毫放鬆啊,張亦隆一邊自言自語,一邊用手輕拍下邱成腦袋上的碟形鐵盔,“小屁孩,樂什麼?山下的可是大名鼎鼎的阿速衛軍,是當年跟著忽必烈南征北戰的精銳。”

邱成伸了伸舌頭,“大人,這也叫精銳?他們身上連個甲葉子都沒有。”

“盔甲好壞只是個次要

目錄
最終使徒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