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買賣選對很重要(第1/2 頁)
小二見到銀子,喜笑顏開,
朱元對著他說道:“耽誤你一會兒,我們就兩個人,您看著安排幾個拿手小菜,剩下的錢財歸你了,但我想問你幾句話。”
那小二接我銀兩,只是掂了掂,便感覺出分量足有一兩多。若是上兩葷兩素,再上個本店的特色魚,加上酒水,自己能剩下三四百文,可以盯自己五六天工錢了,於是,眉眼間笑意更濃了幾分,對著我點頭哈腰道:
“客官,你有事兒儘管問,我一定知無不言。”
朱元向小二的問道:
“在這都昌縣,我要是想做生意,做什麼生意比較好?要是想和本地的人合作,和誰合作?比較容易短期得到回報。”
那小二看著朱元說道:
“客官,這你可算問到人了,我就是這都昌縣本地的人,這都昌縣有四大家,甲史王劉,這賈家本來就是商家出身,可以說是這四大家中財力最富有的,而且聽說家中子弟,有不少於軍前效力,要是和他家合作,不少關節都容易被打通,
而史家和賈一直都連著姻親,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城中的,好多買賣,都有賈家和史家的股份。
至於王家,我不建議您和他們家合夥做生意,王家的錢財大多都投資在土地上,對做生意不太感興趣,反而都是培養讀書人,下了大功夫,子弟考取功名做官為榮
至於合作,我建議您還是和劉家合作。”
朱元好奇的問道:
“哦,為什麼?”
“不瞞您說,這家酒樓的掌櫃,就是劉家的人,我們這酒樓也是劉氏的產業,而且我們劉家的大公子,現任都昌縣的縣尉,在這都昌縣辦點什麼事,沒有比我們更方便的了,若是縣尉這關沒打通,在江,湖中遇見劫匪,都是常見的事。”
言語中頗為驕傲,而朱元卻聽到了重點,就是如果不和劉家合作,可能很多小商小販都被沿路的水匪、盜匪搶劫了,這劉鵬是在養寇自重啊。
朱元笑呵呵的說道:
“看來還是劉家有實力呀,我若經商,還是要和劉家合作才好,”
那小二一聽朱元附和,更加來勁,對著朱元繼續說道:
“可不就是嗎?這都昌縣,守著長江地利,鄱陽湖,漁業豐富,每年都是幾萬萬金的魚獲,本地人根本吃不了,一般都醃製成鹹魚,運往內陸去的,這鹹魚可是硬通貨,自從人口快速增加,想吃點肉食,以是不易,想吃點肉食更是難上加難,也只有醃好的鹹魚才好往遠處傳送,而且咱們這兒,揚州的茶言,往北方運,四川的絲綢,往南方運,北方的棉麻、糧食,茶油,都經這裡週轉。”
朱元好奇的問道:
“為何不從其他地方週轉?”
“為什麼選咱們都昌縣?客官這您可是問對人了,咱這都昌縣比地利肯定不如那些深水碼頭,有些地方還需要繞路,但是咱們都昌縣有兩點好處。
正是這兩點好處成全了咱們都昌縣的商業。一是咱們這地皮便宜,王家建了大量的庫房,用於儲存貨物,而且本地釋出公告,不需要繳納商稅,而且鼓勵小販經營。不收城門稅。”
朱元不禁好奇的問道:
“如果本地不收商稅,是靠什麼維持?運轉的呢?”
“你看看你這外鄉人了不是?
咱這都昌縣不知道哪任縣太爺?真是奇才,所有煙花柳巷牌照,賭場碼頭,都要發放一塊牌照,每個月按期交費,只要交了這一筆費,以後就不會再收商稅,牌照按面積發放,不論你營業額多少就收固定的這些,商人覺得自然掙得越多越好。都努力經營擴大生產,而且衙門還會建立一些自己的店鋪,經營一些生意。
這些店鋪基本上都沒有成本,地都是王家的,貨是賈家史家的,關係是劉家打通的,衙門只管經營就是了,這如何能不賺錢?”
朱元聽了夥計熱一番話,不由得,對某一任縣令,生出佩服之情,這種另闢蹊徑的方式,竟然以另外一種矛盾的方式時這裡的商業繁榮起來,不於民掙利,而獲得的收益卻幾倍於從前。
看似不與民爭利,其實是為了把盤子做大,如果抽稅抽的多了,自然而然眾人就會繞開都昌縣,而不抽稅反而會帶動周邊經濟,百姓手有餘錢,自然會重新投入商貿中,如此良性迴圈,那縣令有大才。
朱元和沈富就在這二樓吃了一頓飯菜,飯菜頗為可口。
而且不一會的功夫,上上下下又來了好幾桌,可見這裡的商業之繁榮,是個做生意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