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愁人的妃位安排(第1/2 頁)
李夜聞得長孫皇后溫婉之言,輕輕頷首,眼中閃過一絲感激之色:“娘娘費心了,真是麻煩您了。”
長孫皇后嘴角勾勒出一抹溫婉的笑意,聲音柔和如春風:
“不妨事,這都是為人母者應盡的職分。
下午,我便差人前去請他們家族中的長輩入宮,探一探對方的意向。”
李夜再次點頭,目光中帶著幾分歉意與決然:
“如此,娘娘,我午後尚有要務處理,便先行告退了。”
長孫皇后知曉他下午確有正事,便也未多加挽留,只是輕輕擺手,
目送他緩緩離去,舉止間盡顯母儀天下的溫婉與大氣。
李夜出宮後徑直奔向錦衣衛衙門,堂上穩坐,開始周密部署。
他下令將蒐集到的王家罪行及其確鑿證據,條分縷析,逐一列出,
隨後又精心安排文書,將這些資料一絲不苟地謄錄進一份奏摺之中,著人送往皇宮。
諸事安排妥當後,他又細緻地向東方宇交代了明日早朝上應對之策,
一切交代完畢,他才悠然返回府邸。
與此同時,長孫皇后正與李家、房家、杜家三位家主圍坐一起,共議李夜的婚事。
經過與李世民的簡單溝通,他們已達成共識,決定先為李夜擇定一位正妃,再配以兩位側妃。
這不僅是聯姻的大事,更是關乎皇室血脈延續的要務,因而眾人皆神色凝重,言談間盡顯慎重。
在坤寧宮內,無論是智勇雙全的李靖,還是謀略深遠的房玄齡與杜如晦,對李夜皆是讚譽有加。
這位楚王,年少高位,文武兼備,其風采也一直都讓他們暗自讚歎,
而且更從各自女兒的口中得知,李夜留給她們的印象亦是極佳。
故而,對於這樁婚事,幾位重臣心中並無異議,唯有對正側妃位的分配,
皆心存疑慮,不知陛下心中如何安排。
李世民與長孫皇后亦端坐於堂上,面對這棘手的難題,二人同樣面露難色。
這三位皆是他們麾下的肱骨之臣,情深義重,難以偏廢。
如何妥善安排,既不傷和氣,又能彰顯皇家威嚴,
一時之間,二人心中皆無定論,只覺此事需謹慎斟酌,方能定奪。
他面露難色,對於如何裁決顯得猶豫不決,於是向長孫皇后投去一個目光。
長孫皇后溫柔地頷首,嘴角勾勒出一抹溫婉的笑意,隨即轉向李房杜三人,
聲音柔和而堅定:“三位大人既覺此樁婚事並無不妥,那本宮便著手籌備了,
待到一切妥當,再由陛下親自賜婚,可好?”
李靖身為武將,性情直率,聞言便直截了當地問道:“娘娘,婚事一事,
末將自是無異議,只是這新婦的妃位,該如何定奪?”
言罷,房玄齡與杜如晦亦是不約而同地抬頭,
目光中滿是對此事的關切,望向長孫皇后,靜待她的決斷。
長孫皇后唇邊綻放出一抹溫婉的笑意,輕聲道:“此事幹系重大,夜兒的婚事,自是我皇室的一樁盛事,需得細細籌謀。
我意,需與陛下及太上皇共議。請三位放心,我皇室定會珍視貴府的千金,不使其受絲毫委屈。”
言罷,三人聞言,皆是頷首稱是,恭敬地行了禮,便緩緩退了出去。
待人影盡消,李世民目光轉向長孫皇后,眉頭微蹙,問道:
“觀音婢,此事該如何妥善佈置?萬一處置不周,恐會在我與朝臣之間種下間隙啊。”
長孫皇后微微頷首,眸中閃爍著深思的光芒,輕聲道:
“此事本就棘手,難以輕易決斷。罷了,還是請父皇入宮,咱們一同細細商榷為上。”
李世民聞言,隨即頷首示意,吩咐張阿難速往楚王府,恭請李淵入宮共商大計。
李淵一聽說是關於李夜的婚事,心中頓時焦急萬分,未及宮門,便已按捺不住,高聲言道:
“那逆子,你給夜兒挑的是哪門親事?倘若不妥,朕是萬萬不會點頭的。
休想將夜兒視作政治聯姻的棋子,犧牲了他的幸福!”
言罷,腳步匆匆,直奔宮中而去,滿心皆是對愛孫的關切與護犢之情。
李世民心懷對李淵的一絲愧疚,面對此境,竟一時語塞,不知如何應答。
長孫皇后這位溫婉而聰慧的兒媳,見狀便悄然接過了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