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驚動朝堂(第1/2 頁)
李世民輕揮衣袖,滿朝文武的喧囂漸次消散,唯餘長孫無忌一人,被那深邃的目光溫柔地挽留於殿堂之央。
待最後一抹衣袂消失在宮門之後,李世民緩步至長孫無忌身旁,語氣中滿是信賴與期許:
“舅兄啊,這戰後的安寧重責,怕是要勞煩你多加操持了。
另有一事,我心頭縈繞不去,便是關於李夜那小子。
此番調集四方精兵,為何唯獨不見他的身影,莫非是有什麼隱情?”
長孫無忌聞言,眸光微閃,顯然對李夜亦是頗為關注。
他沉吟片刻,方緩緩開口,聲音沉穩而有力:“二郎,此事我已暗中查探。
據李夜麾下千夫長所言,李夜舊疾驟然發作,體力難支,遠行之事實在力不從心。
故而他選擇留下,率領殘部固守襄州,以防萬一。此等忠勇之舉,實乃我朝之幸。”
李世民聞聽李夜舊疾再度侵襲,神色驟變,雙手不由自主地緊握長孫無忌的臂膀,眸中滿溢關切:“他此刻情形如何?病情可曾危及?”
長孫無忌見狀,輕而溫暖地覆上李世民緊握之處,以安撫之態緩緩道:
“陛下寬心,臣近日已詳加探詢。李夜將軍自投身軍旅三載以來,每逢戰事,皆身先士卒,勇猛無雙,實乃我軍中瑰寶。
你我皆出身行伍,深知舊傷偶發,雖痛楚難當,卻多為積勞所致,非是絕症。
只需靜心調養,假以時日,定能恢復往昔英姿,陛下無需過分憂慮。”
言罷,長孫無忌的眼神中流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溫情與信任,彷彿是在告訴李世民,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無需過分掛懷。
而李世民聽罷,緊鎖的眉頭漸漸舒展,心中那份焦急雖未全然消散:“說到這了,
你對這李夜的過往也有查探,正好和朕說說這李夜這些年成長髮生諸事!”
言及此,長孫無忌的眼神中不禁多了幾分凝重,他深知李世民對李夜非同尋常的關切,
於是緩緩開口,將自己所探知的李夜過往,如同細品一壺陳年老酒,緩緩道來:
“陛下問及李夜之事,臣確曾深入查探。此子一路行來,風雨兼程,其成長之路,堪稱荊棘滿布,卻又步步生蓮。”
隨著長孫無忌的話語流淌,李世民的神色愈發柔和而深沉,眼眸中似有波光閃動,漸漸溼潤,
他輕聲嘆息,那聲音裡既有感慨也有欽佩:“此子所歷之苦,實乃世間少有,
然其竟能於逆境中崛起,終成國家之棟樑,朕心甚慰,亦不免生出幾分敬意。
舅兄,還需你再添人手,務必詳查其過往,勿使遺漏分毫。”
“好的,陛下放心,臣定當竭盡全力!”說完之後退出了東宮。
三日之期轉瞬即至,一封以八百里加急之速穿梭風塵的密函,悄然落入了李世民案頭。
他解開那綁縛著緊急與未知的絲絛,面容上原本淡若清風的寧靜,在目光觸及信箋內容的剎那,彷彿被突如其來的風暴席捲,瞬息萬變。
起初,是一抹不易察覺的凝重悄然爬上眉梢,繼而,隨著字句間的深意逐漸鋪陳開來,
他的神色愈發沉重,直至最後,竟是難以自抑地低聲一嘆,轉為鏗鏘有力的呼喚:
“阿難,速速傳朕旨意,召長孫無忌、杜如晦、房玄齡、李靖、秦瓊、程咬金,即刻入宮,共商國事,此事刻不容緩!”
語畢,大殿內迴盪著他的話語,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與緊迫,彷彿連空氣中都瀰漫起了一股即將風雲際會的凝重氣息。
眾侍從聞令而動,腳步匆匆,只為將這突如其來的召集,化作一場關乎江山社稷的智勇匯聚,
而李世民則立於殿前,目光深遠,心中已暗自盤算著如何應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
半個時辰悄然流轉,夜色似乎也為即將到來的沉重議題添上了一抹深邃。
東宮之內,燭光搖曳,映照出一室凝重。
李世民的書房,此刻匯聚了滿朝忠臣良將,他們的身影在光影交錯間更顯堅毅。
李世民輕輕一揮衣袖,一份沉甸甸的情報悄然落在案上,他目光深邃,將這份密報遞至每位重臣手中,讓其傳閱。
隨著密報在眾人手中流轉,一張張剛毅的臉龐逐漸失去了往日的從容,取而代之的是震驚、憂慮乃至憤怒。
然而,在這風暴中心,李世民卻顯得異常平靜,他的眼眸彷彿能穿透一切陰霾,直視問題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