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渭水河畔(第1/2 頁)
兩日過後,晨光微露,薄霧繚繞於古戰場之上,蘇烈與路遠並肩立於陣前,身後是整裝待發的千軍萬馬。
陽光穿透雲層,灑在鎧甲之上,金光熠熠,映照著將士們堅毅不屈的臉龐。
戰鼓未響,卻已能感受到空氣中瀰漫的肅殺之氣。
蘇烈高舉長槍,沉聲喝道:“今日一戰,非為私仇,乃為家國安寧!
隨我衝鋒,不破敵陣,誓不歸營!”
言罷,他策馬揚鞭,率先衝出,身後士兵如潮水般洶湧跟進,馬蹄聲震天動地,塵土飛揚中。
李夜立於高坡之上,目光深邃而驕傲地追隨著那支由蘇烈引領的鋼鐵洪流。
晨光中,他的身影被拉長,與遠處戰場的壯闊景象融為一體。
他輕輕撫摸著腰間懸掛的佩劍,劍柄上的寶石在陽光下閃爍著自信的光芒。
微風拂過,帶起他衣袂飄飄,彷彿連風都在為他麾下的將士們加油助威。
他的眼神中既有對勝利的渴望,也有對戰士們安危的深深掛念。
望著那一張張堅毅的臉龐,在塵土與陽光交織中漸行漸遠,李夜的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激動與自豪。
他嘴角那抹微笑愈發深邃,那是對自己精心訓練計程車兵們最真摯的認可與信賴。
這些英勇的將士,正是他手中最鋒利的劍,最堅實的盾。
他毅然轉身,步伐堅定地邁向營地的核心,一千鐵騎的雄姿映入眼簾,宛如鋼鐵洪流,靜待號令。
他緩緩行至隊伍前,目光掃過每一張堅毅的臉龐,聲音沉穩而充滿力量:
“諸位袍澤,戰鼓即將再次擂響,我們的征途又將開啟。
此刻,讓我們輕裝上陣,以無畏之心,邁向未知的戰場。”言罷,他輕輕抬手,示意眾人行動。
“請諸位兄弟卸下身上沉重的盔甲,它們雖是我們的榮耀與守護,但在接下來的行程中,輕盈與迅捷將是我們最寶貴的夥伴。
留下那些刻有我們榮耀印記的兵器,它們將在此靜候,直至我們凱旋而歸。”
他的每一句話都如同春風化雨,既有決絕的果敢,又不失對戰友的溫情關懷。
隨著他的指令,騎兵們迅速而有序地行動起來,盔甲的碰撞聲、兵器的交接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曲激昂的前行序曲。
夜幕低垂,李夜身形如電,率領著麾下千餘精銳,悄然無息地從營地中抽離,宛如一股暗流,在月色的掩護下迅速消逝於視野的盡頭。
他們的步伐迅捷而有序,每一步都踏著夜色的節拍,向著幽州那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疾馳而去。
隊伍行進間,無聲無息,唯有衣袂破風之聲,以及偶爾傳來的馬蹄輕響,交織成一首緊張而又激昂的夜行軍曲。
而此時,突厥大軍已經踩上了大唐的土地,李世民派出勇將尉遲敬德,作為涇州道行軍總管,抵達涇陽,防禦突厥。
尉遲敬德抵達前線後,立即組織反攻,與突厥軍隊在涇陽打了一場惡戰。
尉遲敬德勇不可擋,生擒敵軍將領阿史德烏沒啜,並且擊斃突厥騎兵一千餘人。
雖然尉遲敬德在涇陽之役中取小勝,但是仍然無法遏制突厥人的前進步伐,頡利可汗的的主力進抵渭水河畔,直逼長安城。
突厥二十萬雄兵,列陣於渭水北岸,旌旗飄飄數十里。
京城兵力空虛,長安為之戒嚴,人心惶惶。
頡利派遣他的心腹執失思力入朝覲見說:“突厥二可汗的百萬之兵,如今已到達長安城下。”
李世民譴責其背約,稱自己贈送突厥的財物前後極多,而突厥卻不知感恩,自誇強盛,說“朕當先戮爾矣!”
思力害怕請求保全性命,太宗不允許,將他關押在門下省。
李世民設疑兵之計,親率高士廉、房玄齡等六騎至渭水邊,隔渭水與頡利對話,指責頡利負約。
突厥將帥驚恐,都紛紛下馬參拜。不久,唐朝眾軍到達,頡利看到軍隊強盛,又得知思力被拘,於是非常懼怕。
李世民獨與頡利臨水交言,軍隊嚴陣以待。
八月三十日,李世民與頡利可汗在長安城西郊的渭水便橋上,簽署了和平協議,雙方立刻斬殺白馬立盟。
之後,頡利可汗率突厥全體騎兵以及李世民給的百箱珠寶返回。
而李夜一直都在關注著整個渭水之盟的動向,他知道這次打不起來,所以也沒有前往。
而他帶著他的一千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