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李世民發怒(第2/2 頁)
待。
“陛下,國庫之空虛,根源實乃民間財富未能有效流通,百姓囊中羞澀,
而反觀我大唐之下,所有的財富現基本都匯聚於商賈之手。
商賈雖非廟堂之高士,其地位或未得盡彰,然其手中所握之金銀,實乃國之大藏,不可小覷。
微臣斗膽進言,何不另闢蹊徑,借商賈之力,以活民生,興百業?
試想,若將修築道路、營建屋宇之重任,委以商賈,並許其以長遠之利,
道路暢通,則過往行旅自願納費以通行;
屋宇林立,則租戶安居。商賈逐利,此乃天性,
然若能引導其利國利民,則一舉兩得,既解國庫之困,又促民生之繁榮。
如此,非但國庫得以充盈,民間亦能因商賈之活躍而煥發新生。
道路四通八達,商貿往來頻繁,百姓生活因之便利;
屋舍鱗次櫛比,安居樂業,社會和諧有望。”
李夜此言甫落,李世民的目光中閃過一絲深邃,似是在權衡這提議的利弊,周遭的空氣彷彿凝固,靜待帝王的裁斷。
而席間那些士大夫,卻如被春雷驚擾的蟄蟲,紛紛按捺不住,霍然起身,聲音中帶著幾分不容置疑的傲岸:
“古有定製,士農工商,商者居末,卑微之籍,何以能擔此重任,
將國家之根本,託付於這些逐利之徒,豈不是荒謬至極!”
李夜聞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笑,緩緩道:“哦?既如此,大人可有高見,能解此燃眉之急?畢竟,國之大事,不容片刻耽擱。”
那士大夫聞言,面色一滯,似是被問到了痛處,半晌才支吾道:
“老夫雖才疏學淺,未得良策即刻獻上,但,國之根本,豈能輕易假手於人?
尤其是那些只知銅臭,不解治國之道的商人。”
李夜輕輕搖頭,語氣中不失溫和卻透露出堅定:“大人言之有理,國之大事,自當慎之又慎。
然則,時代變遷,萬物皆有其時。商賈雖處末流,卻也不乏智勇雙全、心懷家國之士。
若能以才德論英雄,不拘一格,或許能發現前所未有的力量與智慧,共謀國事,也未可知。”
此言一出,殿內頓時陷入一片沉寂,李世民的目光在李夜與那些士大夫之間流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