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李世民的未來規劃(第1/2 頁)
長孫皇后聞言,心頭猛地一揪,眼中泛起了不捨的漣漪:
“夜兒這些年曆經風霜,如此安排,是否對他太過嚴苛?
我這心裡,實在是不忍啊。”
李世民輕輕搖頭,目光深邃而堅定:“這是他的宿命,過往的每一步早已為他鋪設好了未來的道路。
況且,他自身亦甘願肩負此任,未來,他絕對是大唐那片廣袤天地的堅實守護者。”
長孫皇后輕啟朱唇,語中滿含憂慮:“二郎,難道我大唐的脊樑,已薄弱至此,需這稚子肩負如斯重擔?”
李世民聞言,嘴角勾起一抹苦澀的笑,那笑容中藏著無盡的無奈與決絕:
“觀音婢啊,夜兒不僅是你的心頭肉,亦是朕的骨血至親。
朕何嘗不心疼,不眷戀?但時局所迫,大唐根基初穩,外有強敵環伺,虎視眈眈;
內則暗流湧動,局勢微妙。朕需他,大唐更需他,此乃天命所歸,無可迴避。”
他的話語中,未言盡之處甚多。
這段時間以來,他親自督辦的徹查行動,雖對昔日突厥覆滅之謎依舊未有突破性進展,
可是自從李夜進入他的視線,他也對應了那段時間李夜的行動軌跡,他懷疑那事與李夜相關。
這份發現,讓李世民心中五味雜陳,既感欣慰,又添重負。
他深知,將如此重任託付於一個少年,實乃非常之舉,
卻也明白,在這風雨飄搖的時代,每一個能夠成為支柱的人,都將是國家命運的轉折點。
於是,這份不捨與決心,在他心中交織成一幅複雜而堅定的圖景,指引著他,也預示著大唐未來的方向。
長孫皇后深知,縱是千言萬語,亦難撼動李世民心中那已定的乾坤。
於是,她輕啟朱唇,語帶懇求,彷彿每一字都蘊含著無盡的柔情與深意:
“二郎,夜兒自那日後,必是步步荊棘,危機四伏。
望你切記,定要護他周全,莫讓那危機再次侵襲於她,即便是細微的傷痕,亦是我不願見之。”
李世民聞言,目光堅定,輕輕頷首,那份帝王少有的溫情在他眼中流轉:
“觀音婢,你之心意,朕豈會不知?
即便你未出口,朕亦會如此行事。
吾心所繫,皆在他一人身上。朕必是他最堅實的後盾,無論前路如何坎坷,朕必為他撐腰。
更會為他準備好更多自保的力量,讓他在未來中亦能傲然挺立。”
長孫皇后聞言,輕輕頷首,眸光流轉間,已巧妙地轉換了話題:
“二郎,談及夜兒的正妃之選,今日我留意到夜兒對李靖家的李謹心似乎頗有情愫。
初次相見,他便與謹兒以武會友,那份親近之意,掩不住的。
我估摸著,夜兒怕是已對她心生好感。”
李世民聽了長孫皇后的一番話,微微沉吟,眉宇間閃過一絲深思:
“嗯,若真是夜兒所願,朕明日便找個由頭,探探他的口風。
李靖家的姑娘,品貌皆佳,且在軍中,李靖威望如日中天。
若夜兒能成為他的乘龍快婿,想來對我朝亦是大有裨益。
夜兒若能得此助力,那他未來的路會走的更順。”
他的話語中蘊含著對未來的期許,以及對夜兒婚姻大事的慎重考量。
長孫皇后聞言,眸中流露出一抹溫柔的關切:
“目前種種,皆為我二人心中所願。李謹若能為正妃,自是再好不過。
然而,不論是杜婉兒的清麗脫俗,還是房嫣兒的溫婉端莊,她們皆是各自家族中的瑰寶,深受雙親寵愛。
若要讓她們屈居側妃之位,即便她們心中無怨,其父母又怎會輕易點頭答應呢?”
李世民輕輕搖頭,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此事,你就不必太過掛懷了。
只要孩子們心意相通,那些老一輩的顧慮,自有朕來擺平。
朕身為夜兒的父親,自當為他的幸福略盡綿薄之力,不是嗎?”
“嗯,那便勞煩你了。今日雖歡愉滿滿,卻也覺身子有些倦怠,咱們還是早些安歇吧。”
長孫皇后語氣中帶著幾分隨性,隨後吩咐宮外的侍女入宮侍奉左右。
李世民微微頷首,目光溫柔:“也好,觀音婢,你且安心歇息。
朕尚有些許政務需去御書房料理。”
長孫皇后聞言,心中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