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水利興修,潤山河之廣袤(第1/2 頁)
第二十章 水利興修,潤山河之廣袤
楊英豪在農桑革新上取得了顯著成效,百姓們的日子越發安穩富足,可他的目光又投向了關乎民生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水利。在大明的廣袤土地上,水利設施的狀況參差不齊,不少地方因水利不暢,要麼遭受旱澇之災,要麼灌溉用水不足,嚴重影響著莊稼收成與百姓生活。
這日,楊英豪召集了朝中一眾熟悉水利事務的大臣以及各地有名的治水工匠,齊聚一堂共商水利興修之事。楊英豪率先開口說道:“諸位,如今我大明農事雖在革新中漸有起色,但水利之患仍困擾多地,旱時無水灌田,澇時洪水肆虐,長此以往,百姓受苦,農事亦難安穩啊。本王想大力興修水利,改善這一狀況,不知諸位有何良策?”
一位老臣站出來說道:“殿下,興修水利確實迫在眉睫,只是這工程浩大,需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且各地地勢不同,水情複雜,需因地制宜制定方案,實非易事呀。”
楊英豪微微點頭,回應道:“大人所言極是,本王也知曉其中艱難,不過正因不易,咱們才更要去做。本王打算先派人去各地詳細勘察水情地勢,繪製詳盡的水利圖,而後再根據各地情況,規劃出合適的水利工程。”
眾人聽後,覺得此法可行,便紛紛應和。隨後,楊英豪便從各地抽調了一些經驗豐富的水工,分成多個小隊,奔赴大明的各個角落,去進行全面細緻的勘察。
數月後,水工們陸續返回,帶回了厚厚的一沓水利圖與詳細的勘察報告。楊英豪仔細翻閱著這些資料,發現有的地方河流縱橫卻缺乏有效的堤壩與引流設施,導致雨季時河水氾濫成災;有的地方則水源稀缺,卻沒有像樣的灌溉渠道,莊稼常常因缺水而歉收。
楊英豪根據這些情況,開始與大臣和工匠們一同商討具體的水利工程方案。對於容易水患氾濫的區域,決定修築堅固且高大的堤壩,同時開鑿洩洪河道,讓河水在雨季能有序地分流排洩,避免淹沒周邊的村莊和田地;而對於缺水乾旱的地方,則規劃修建縱橫交錯的灌溉水渠,引遠處的河水或者挖掘地下水來滋潤農田。
方案定下後,楊英豪便進宮向朱瞻基稟明情況,請求朝廷支援。朱瞻基聽了楊英豪的彙報,深知水利興修的重要性,當即下旨從國庫撥出專項款項,並且調派各地的駐軍參與到水利工程建設當中,以補充人力不足。
得到朝廷支援後,楊英豪立刻安排各方力量,在各地同時開工建設水利工程。在一處易發生水患的江邊,百姓們看著那熱火朝天的施工現場,心中滿是期待。楊英豪親自來到這裡,指揮著工匠們打樁築堤,他對著勞作的軍民喊道:“諸位,今日咱們辛苦修築這堤壩,往後便能護一方百姓免受洪水之苦,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啊!”軍民們聽了,士氣大振,幹得更加起勁了。
然而,工程進行中也遇到了諸多難題。比如,在挖掘灌溉水渠時,遇到了堅硬的岩石層,普通的工具根本難以開鑿,進度一下子慢了下來。工匠們面露難色地向楊英豪彙報此事,楊英豪沒有絲毫慌亂,他一邊鼓勵工匠們莫要氣餒,一邊召集眾人一起想辦法。
楊英豪想起自己曾聽聞過的一些古代開鑿山石的巧妙辦法,又結合現代的爆破原理,提出可以用火藥在岩石上進行小規模爆破,以破開岩石層。工匠們一開始聽聞要用火藥,都十分害怕,畢竟火藥威力難控,稍有不慎就會引發危險。
楊英豪便找來熟悉火藥使用的能工巧匠,一起研究如何控制火藥用量和爆破方向,經過多次試驗,終於成功摸索出了一套安全有效的爆破方法,讓開鑿水渠的工程得以繼續順利推進。
而在修築堤壩的過程中,又面臨著材料短缺的問題。原本計劃好的石料和木材,因運輸路途遙遠以及天氣等因素,不能及時供應到位。楊英豪當即決定就地取材,組織百姓們燒製土磚來替代部分石料,同時在周邊的山林中合理採伐樹木,並安排專人負責新樹木的種植,確保生態平衡不受太大影響。
隨著各地水利工程的穩步推進,一些心懷叵測的人卻開始在背後使壞。有些地方的地主豪紳,擔心水利工程修好後,原本因水患而低價收購的土地會變得值錢,影響他們的利益,便暗中買通一些小吏,妄圖在工程用料上偷工減料,或者煽動部分不明真相的百姓,說這水利工程勞民傷財,是楊英豪為了自己的名聲瞎折騰。
楊英豪很快察覺到了這些小動作,他雷厲風行地處置此事。對於那些收受賄賂、破壞工程的小吏,一律嚴懲不貸,同時讓官府張貼告示,將那些地主豪紳的陰謀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