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朝堂角力,邊境風雲起波瀾(第1/2 頁)
第十一章:朝堂角力,邊境風雲起波瀾
朝會上,朱祁鈺與朱祁鎮就應對瓦剌之策爭得不可開交,整個大殿的氣氛緊張得彷彿能擰出水來。皇帝朱瞻基看著兩個兒子這般相持不下,眉頭緊皺,一時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朱祁鎮見父皇遲遲未表態,心中越發急切,又高聲說道:“父皇,出兵征討瓦剌乃是彰顯我大明國威之舉,若一味地示弱求和,往後周邊各部都會以為我大明可欺,此事斷不可依朱祁鈺所言啊。”朱祁鈺則不卑不亢地回應道:“大哥,國威並非只靠武力強攻來彰顯,需用智謀,以最小的代價換取邊境的長治久安才是上策。貿然出兵,長途跋涉,萬一陷入敵軍埋伏,折損我大明精銳,那才是得不償失啊。”
大臣們也分成了兩派,武將大多支援朱祁鎮,覺得就該以強硬手段回擊瓦剌的侵擾;文臣這邊不少人則覺得朱祁鈺的提議有幾分道理,打仗畢竟不是小事,需權衡利弊。朱瞻基沉吟許久,最終說道:“此事朕再斟酌斟酌,眾卿先退下吧。”
朱祁鈺知道,這一回雖沒能讓自己的計策立刻被採納,但好歹也讓一些大臣對他的看法有了改變,不再僅僅把他當作一個年幼不懂事的皇子。回到府邸後,他便召集了心腹之人繼續商議對策。
李虎上前說道:“小殿下,那太子殿下一心想要出兵,怕是不會輕易罷休,咱們還得早做準備才是。”朱祁鈺微微點頭,看向眾人道:“諸位,不管父皇最終如何決定,咱們都得為邊境之事出份力。李虎,你去挑選一些可靠的侍衛,暗中訓練,以備不時之需。陳軒,你帶著太學裡的幾位同窗,幫忙收集整理過往與周邊部族打交道的事例,看看有無可借鑑之處。”眾人領命而去,各自忙活起來。
而另一邊,朱祁鎮回了東宮後,氣呼呼地把手中的茶杯摔在了地上,怒道:“那朱祁鈺今日又在朝堂上讓本宮下不來臺,王振,你說接下來該怎麼辦?”王振趕忙湊上前,諂媚地說:“太子殿下息怒,依老奴之見,咱們可以在陛下那裡多吹吹風,強調出兵的好處,同時再讓人在民間散佈些言論,就說小殿下主張求和是軟弱之舉,讓百姓也對他有些微詞,這樣一來,他就算有再多想法,也難以實施了呀。”朱祁鎮聽了,露出一絲陰笑:“好,就按你說的辦,本宮倒要看看,他朱祁鈺還能翻出多大的浪來。”
於是,在朱祁鎮的暗中安排下,京城的大街小巷開始出現一些流言蜚語,說朱祁鈺身為皇子,卻不想著為大明揚威,只想著用財物去討好瓦剌,實在是丟了皇家的臉面。這些流言漸漸傳入宮中,連朱瞻基都有所耳聞,心中對朱祁鈺也不禁生出了幾分疑慮。
朱祁鈺得知此事後,深知必須得儘快扭轉這不利的局面。他決定親自去民間走一走,瞭解百姓們真實的想法,同時也好為自己正名。他換上一身便服,帶著李虎等幾個侍衛,悄悄出了宮。
來到京城的集市上,只見人來人往,熱鬧非凡。朱祁鈺走到一處賣字畫的攤位前,假裝挑選字畫,藉機與攤主攀談起來:“老闆,近日可聽聞了些朝堂上關於應對瓦剌之事的傳言呀?”攤主一聽,放下手中的活計,嘆了口氣說:“哎,自然是聽說了,有人說那位小殿下主張求和是軟弱,可咱老百姓哪懂這些軍國大事呀,只盼著別打仗,打仗那受苦的可都是咱普通百姓啊,家裡的壯丁都要被拉去充軍,田地也沒人種了。”
朱祁鈺聽了,心中一動,又接連問了幾個人,發現大部分百姓其實並不希望輕易開戰,只是擔心邊境的侵擾罷了。他心中有了主意,回到宮中後,便寫了一篇言辭懇切的文章,闡述自己主張的緣由,著重提及了百姓生活不易,打仗需謹慎,避免生靈塗炭等觀點,然後讓人抄寫了多份,張貼在京城的各處顯眼位置。
百姓們看了朱祁鈺的文章後,紛紛議論起來,不少人覺得這位小殿下倒是真心為他們著想,之前的那些流言也漸漸沒了市場。朱瞻基得知此事後,對朱祁鈺的看法又有了些改變,覺得他能深入民間去了解民意,倒也是有心了。
就在這時,邊境又傳來了加急軍情,瓦剌部集結了更多的兵力,大有要大舉進犯的架勢。這下,出兵之事再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朝堂上又一次炸開了鍋。
朱祁鎮趁機說道:“父皇,如今瓦剌這般行徑,分明是不把我大明放在眼裡,出兵之事刻不容緩啊,再猶豫下去,只會讓敵軍越發張狂。”朱祁鈺也趕忙出列說道:“父皇,此刻雖局勢危急,但仍不可莽撞。咱們可一邊集結兵力做出要出兵的態勢,另一邊加緊派使者去交涉,許以一定好處,先穩住他們,然後調派各地的援軍趕赴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