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辭職,一念生成之後……(第1/2 頁)
80年代末,90年代起,改革開放越來越深化,隨著市場經濟的繁榮,許多人不滿於現狀,轉而經商,稱之為:下海。
“下”字有屈就的意思,下海的許多人員原本是政府機關人員,他們放棄有保障的就業體系而從事風險較大的商業行為,這也說明一種勇氣。人們對商人從事的行業有“商海”之稱,故而下海這個說法沿用至今。
其實,“下海”一詞源於一齣戲曲《洛陽橋》,是上個世紀20年代在上海舞臺上演出的。
說的是清朝有個姓蔡的狀元要為家鄉建一座洛陽橋,在建橋過程中當橋墩突然打不下去時,聽到老百姓的“海龍王不同意,所以卡殼”的議論後,就貼出一則佈告:“茲為我鄉建造‘洛陽橋’……今擬委派一位能下得海去的人與龍王面洽架橋事宜……”
兩個衙役在酒館裡找到一個名叫“夏德海”的醉漢,謊稱找到了“下得海”的人。幾天後,夏德海被帶到海邊,灌醉後扔到了大海里。
後來,人們就把稀裡糊塗地或冒險地去幹某種事概稱為“下海”。後來,又有了引申。變成流行的“下海”一詞。
時代背景下,學校老師也不是生活在真空裡,魏小佑工作的學校裡就有好多的老師因為收入偏低,工作單一重複,再加社會上越來越多的所謂成功人士湧現,而開始蠢蠢欲動。
先是有一些美術、音樂等單科老師私下在校外創辦了個人或者合夥性質的私教培訓機構,聽說相當的掙錢。
學校即便是知道了,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並沒有上綱上線的予以禁止,基於此,讓更多的老師有意效仿,只是還出於擔心自己出去闖蕩不掙錢而躊躇不前,沒有下定最後的決心辭職。
結果,在本次暑假結束後,原來那些在校外私下創辦私教機構的老師掙了錢,有意無意所展示出來的大款形象,直接影響了先前那些觀望和猶豫不決的老師。
開學後的短時間之內,又有好多的老師直接辦理了辭職,包括部分校務領導和管理後勤的個別主管人員也爭相申請辭職,一個猛子扎進“商海”之中。
用那些人的話講:
“別人能行,我也能行。”
“時不我待,全民都下海,我還等什麼。”
“不去搏一搏,後悔沒選擇。”
“管它有棗沒棗,先打上三杆子再說。”
“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的官小,不到深圳不知道自己的錢少。”
“不怕不掙錢,就怕貨不全。”
“跳進商海遊一遊,家庭富得能流油。”
一時之間,幾乎是全民經商,全民下海,成了改革開放的特有現象——全民向“錢”看。
魏小佑經過大半年的觀察和考察,也決定在今年寒假後辭職。
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主要是基於兩個原因。
一個原因就是,自己在大學期間為了幫助父母減輕負擔,靠父親一個人的工資供養自己和兩個弟弟上學,的確是時常捉襟見肘。魏小佑在大學期間就找各種各樣的活幹,勤工儉學,積極的找掙錢的門路。
最後,在大學畢業的時候,除了保障自己在學校裡的日常開支和談女朋友的費用之外,透過省吃儉用和勤工儉學攢下了一萬二千五百多元,當魏小佑將這些錢帶回家交給父母的時候,父母都顯得格外驚訝,一再詢問魏小佑這些錢是咋來的?
當魏小佑把記錄這些錢來源的小冊子呈給父母看的時候,父母欣慰的無以言表。
所以,魏小佑覺得對自己辭職下海成功創業,多少還是有點思想準備的。
第二個原因,是和自己的初戀女友林海英被其父母強行拆散分手有關。
今年的暑假期間,在魏小佑參加自己高中同學許文強的生日宴請時,是許文強的現任女朋友陳姝妹告訴魏小佑:
“老魏,你知道嗎?林海英最終嫁給了她爸爸單位系統主管領導的兒子,而且那人是個商人,聽說特有錢。
說實話,不在乎是否有錢,而他那個人和你根本沒法比,個頭還沒有你高,學歷也僅僅是高中,而且年齡比你和林海英都大,且很顯老,純純的一個“挫地瓜”、“矮冬瓜”。
但就是有錢,還有個可以幫助林海英她爸晉升的爹,所以,你敗的不冤。
因為,你沒人家有錢,還沒人家有個權勢正盛的爹。”
魏小佑聽了,沒說別的,只是說只要她過得幸福就好,兩個人錯過了就錯過了,緣分未到而已。
“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