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之夢作者幻夢(第6/11 頁)
不開海濤的努力和奉獻。他用自己的堅持和智慧,帶領著坳背村的村民們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綠色發展之路,實現了從貧困到富裕的華麗轉身,成為了鄉村振興的典範。
如今,海濤站在村頭,望著這片充滿生機與希望的土地,心中滿是自豪和憧憬。他知道,未來還有更多的挑戰等待著他們,但他堅信,只要他們繼續秉持著勤勞、智慧、團結、創新的精神,坳背村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就在海濤沉浸在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中時,一陣清脆的鳥鳴聲打破了清晨的寧靜,他緩緩睜開眼睛,發現自己正躺在院子裡那張破舊的竹椅上,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他身上,一切還是原來的模樣。他環顧四周,熟悉的破舊房屋、簡陋的農具,眼前的景象逐漸清晰,原來剛剛的一切不過是一場黃粱美夢。
海濤的心中湧起一陣失落,那夢中的繁榮與成就彷彿還近在眼前,卻又瞬間消失不見。他呆坐了一會兒,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迷茫和無奈。但很快,他的眼神開始變得堅定起來,他想起了夢中的那些經歷,那些克服困難的過程和取得成功的喜悅,雖然只是夢,但卻讓他看到了一種可能,一種改變家鄉面貌的希望。
他站起身來,拍了拍身上的灰塵,望著遠處的田野,心中暗自下定決心:即便這只是一場夢,他也要朝著那個方向努力,把夢裡的場景變成現實。他知道,這將是一條充滿艱辛和挑戰的道路,但他毫不退縮,因為他已經在夢中走過了一遍,知道該如何去應對那些困難。
海濤首先來到了自家的田地邊,仔細觀察著這片熟悉而又貧瘠的土地。他蹲下身子,抓起一把泥土,放在手中仔細端詳,回想著夢中專家提到的土壤改良方法。雖然現實中的條件有限,但他決定從基礎做起,一點一點地改變現狀。
他計劃先從清理田邊的雜草開始,讓土地看起來整潔有序。然後,他打算去村裡的其他農戶家收集一些農家肥,雖然數量可能不多,但積少成多,總能為土壤增加一些肥力。他還準備去山上砍一些竹子,用來製作一些簡單的農具和搭建小型的防護欄,防止家禽家畜踐踏農田。
接下來的日子裡,海濤開始付諸行動。每天清晨,他就早早地起床,扛著鋤頭來到田間,認真地清理雜草。中午時分,太陽高懸,他顧不上休息,又穿梭在村裡的小巷中,向農戶們討要農家肥。雖然有些農戶對他的行為表示懷疑,甚至嘲笑他的“異想天開”,但海濤並沒有在意,他堅信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只要堅持下去,總會有收穫。
在收集農家肥的過程中,海濤遇到了一位老農戶,李大爺。李大爺是村裡有名的莊稼把式,雖然年紀大了,但對種地依然有著豐富的經驗。李大爺看到海濤如此執著,便主動和他攀談起來。海濤向李大爺講述了自己的想法和夢中的經歷,李大爺聽後,眼中露出一絲驚訝和讚賞。他拍了拍海濤的肩膀說:“孩子,你的想法不錯,但要實現可不容易啊。不過,既然你有這份決心,我就幫幫你。”
李大爺不僅給了海濤很多寶貴的建議,還傳授了他一些傳統的土壤改良和種植技巧。在李大爺的指導下,海濤對土地的改良有了更明確的方向。他按照李大爺的方法,將收集來的農家肥進行了合理的堆放和發酵處理,使其能夠更好地發揮肥效。
同時,海濤也開始嘗試著種植一些簡單易管理的蔬菜,如白菜、蘿蔔等。他小心翼翼地播種、澆水、施肥,每天都精心呵護著這些幼苗,期待著它們能夠茁壯成長。雖然在這個過程中,他遇到了不少問題,比如幼苗被蟲子咬、土壤肥力不足導致生長緩慢等,但他並沒有灰心喪氣,而是積極地尋找解決辦法。
他向李大爺請教如何防治病蟲害,李大爺告訴他可以用一些草木灰、石灰水等天然材料進行防治。海濤還利用閒暇時間,去山上挖了一些蚯蚓,放到田地裡,讓它們幫助疏鬆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氣性和肥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海濤種植的蔬菜逐漸有了起色。雖然產量還不高,但這些蔬菜的品質卻很好,口感鮮美,深受家人和鄰居的喜愛。這一點點的成功讓海濤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他知道,自己離夢想又近了一步。
在這個過程中,海濤也開始積極地向其他村民宣傳有機種植的理念和好處。起初,村民們對此並不感興趣,他們習慣了傳統的種植方式,認為這樣雖然產量不高,但至少能夠維持生計,而且風險較小。但海濤並沒有放棄,他用自己種植的蔬菜作為例子,向村民們展示有機種植的成果。他還邀請一些村民到自己的田地裡參觀,讓他們親身體驗有機種植的過程和方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