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亂世將至(第1/2 頁)
弘曆皇帝十分不甘心在晚年丟掉盛世明君的稱號,便發出命令:陝甘晉楚四地徵召綠營,擴軍二十萬,北上剿滅叛逆。
皇朝自上而下開始傳達軍令,並且又傳送三萬八旗軍去往蘭州,以騎射對火槍,同時命工部加緊趕製火槍,送往西北。
“皇上,聽聞西夷火器犀利,或可召見西夷使臣覲見,購買火器,平定甘肅叛賊。”和珅知道弘曆所想,便建議道。
弘曆一聽,本來十分反感,我大清萬國來朝,何以需要買西夷之物,但是與自己的皇朝盛世相比,又都不重要了。
弘曆便同意和珅的提議。
第二天,歐洲各國使團聽聞大清皇帝召見,都十分高興,走進皇宮,發現各國都在,又明顯覺得不喜,畢竟歐洲各國互相仇怨也有不少,在遠東更是利益競爭者。
在皇宮大殿,弘曆閒聊幾句便以精力不濟回去,留著和珅與各國談軍火貿易。
“諸位,我朝欲購買火器,你們可以講解你們最先進的火器,要是能讓吾皇滿意,便可獲得商單,最少十萬兩白銀。”和珅說出叫他們一起來的原因。
各國使團紛紛爭相表示自己的優勢,最後,還是荷蘭、葡萄牙和英國獲得大筆訂單,他們在東南亞和印度有殖民地,可以就地生產一部分。
火槍價格每支六兩白銀,十分精良,要是以絲綢茶葉等貨物互換,更是給到五兩白銀,三磅炮火炮以二百兩白銀一門,六磅炮五百兩,十二磅炮千兩。
總計採購火槍十萬支,火炮五百門,交付期限兩年,但乾隆五十四年年底就要交付五萬支。
三國使團高興的離開,立馬派人通知各個殖民地,同時與其他各國商議湊齊訂單,這時候的歐洲哪裡見過一次性買這麼多火槍的。
時間似乎等不了太久,伴隨各地徵召綠營兵馬,大多數沒有背景的都被送到西北與新教血戰,各地開始逐漸爆發騷亂。
乾隆五十四年六月,在北京剛剛交付一批三萬支燧發火槍就,一百門火炮的三國使團開心離開,帶著商船去廣州接收價值二十萬兩的絲綢茶葉瓷器等稀缺貨物。
同時,臺灣天地會聯合起來起義。
臺灣彰化,林爽文準備數年,決定反清,藉助天地會的交流渠道,聚攏數千會眾,拉旗造反。
起兵之際便攻陷縣城大墩,後又接連攻陷彰化、鳳山、諸羅、竹塹等城,聲勢震天,引得各地會眾紛紛來投。
朝廷兵馬稀少,無力掙扎,臺灣各地兵馬更是士氣全無,一路便被推平。
只是兩個月,以林爽文為主的天地會便北佔大甲溪,南距西螺社,也有數百里。
臺南天地會首領莊大田也起兵響應,攻佔鳳山,向北就要威脅臺灣府。
一時之間,東南沿海風聲鶴唳,福建總督常青令水師提督黃仕簡率三千兵,閔安協副將率兵一千進剿。
同時上書朝廷,福建兵馬太少,恐有民亂。
果然如歷史所述,福建兵馬遇到起義軍不堪一擊,迅速大敗,全部龜縮排臺灣府城,福建總督只能急切出兵五千繼續平亂。
臺灣林爽文的起義似乎成了一個訊號,全國各地紛紛爆發起義。
山東白蓮教殘存勢力受到鼓舞,開始密謀起義。
貴州苗民看到朝廷兵力削弱,也開始再次起義。
四川因為地方官員貪汙腐敗橫行,各級官員無不貪贓枉法,欺壓百姓,又恰逢四川兵馬調走一半還多,各地紛紛爆發民亂,官府竟然鎮壓不及,逐漸連結成片。
乾隆一時之間頭尾難顧,只能倉促下令,命各地嚴守。
乾隆五十四年就在一片亂象中過去,唯有漢中,興安湖北等地因為復興會和白蓮教的控制,沒有大的民亂。
但這也就又讓這幾個地方的官兵被調出平亂,漢中府、興安州本來五六千官兵就只剩三千,湖北襄陽、勳陽、宜昌也只剩五千官兵。
各地局勢朝著對復興會和白蓮教極其有利的方向發展。
張文傑開始在漢中各地佈局,首先復興軍第一師三個旅以兩千五百人為基礎招滿編制,每個旅擴軍四千人,全部從參加過求知學堂的民兵中選拔,復興軍總兵力突破兩萬。
然後以略陽,留壩,寧陝廳,石泉,漁渡壩,寧羌州六地為主攻方向,每個地方以不同身份、名義購地數千畝,陸續進入一營五百名復興軍。
其中寧羌州與漁渡壩以一團進入,攻下關城之後便南下四川,拿下廣元和太平廳,紫陽也是一團兵馬,合圍漢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