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掀翻滿清,華夏大航海時代 > 第51章 發展與復興步槍

第51章 發展與復興步槍(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穿越隋末,系統降臨人在古代,隨身有座現代都市史上最強駙馬爺從門吏開始光宗耀祖皇帝女兒身,開局欺君犯上重生悍卒:開局官府發媳婦皇后的貼身侍衛嫌我功高震主,我黃袍加身你哭啥?一覺醒來我在龍椅上了四合院:跟大孝子斷親,娶婁曉娥三國:被義父背刺,我反手篡位從小縣令到主宰萬界寒門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遙官明末:懶漢的逆襲人生重生太子,開局竟勸弟弟們搶皇位諸天穿越,從慕容復開始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從霸主尼多王開始傲視群雄水滸:開局買下樑山,造反不招安三國如煙

根據張文傑的提醒,鐵路運輸以五尺長兩尺寬兩尺高的木箱運輸散貨,木箱重量上限兩千斤,每節貨車車廂拉四十八個,總共九節,每天跑一次,每天就是四百多個標準箱的貨物,可以更有效率的裝卸,也好區分每個人的東西。

鐵路的貫通,每天都有各地貨物飛快流通,復興會進行的均田等措施也讓漢中民間百姓家有餘錢,開始採買一些各地商品。

等到乾隆五十七年十一月,不過大半個月的時間,丁勇過來彙報鐵路貨物稅收竟有一萬兩千兩,那就是價值二十四萬兩白銀的貨物流通,周邊人口才五十多萬,每個人就是五錢銀子。

不過這應當是包含一些以往的積壓,畢竟來回運輸,很多商隊攢夠數量才會組織隊伍運走。如今卻不需要,拼拼湊湊就能有兩千斤貨物或一個木箱。

路途中也不需要僱傭車馬,省去牲畜消耗和其他損耗,讓沿線各地迅速開始新的生產貿易方式。

十一月十八,復興會會主辦公室

丁勇:“會主,各地包括四川大部分地區的秋收結果匯總完畢,我來給您彙報。”

張文傑:“說吧。”

丁勇:“漢中均田早,水利設施齊全,各地也已經在用農業部的優質種苗,是大豐收。

今年新增水田十六萬畝,總數達到一百二十九萬畝,晚稻每畝平均收穫四石,徵稅八斗,得稻米一百零三萬兩千石,合早稻稅八十三萬四千石,總計一百八十六萬六千石。

今年新增旱地三十五萬畝,總數達到一百二十六萬畝,宿麥六十七萬畝,畝產三石八斗,稅五十萬九千兩百石,苞谷畝產四石六鬥,稅五十四萬兩千八百石。

四川各地主要是根據整理的田冊收稅,總計水田一千三百二十三萬畝,兩季稻合計畝產五石八斗,稅收一千五百三十四萬六千八百石稻米,其他水澆田九百三十五萬畝,平均畝產只有三石,合計收糧五百六十一萬石。

今年總計得稻米一千七百二十一萬兩千八百石,麥與苞谷六百六十六萬一千八百石。”

聽著丁勇彙報,他拿著資料大致心算,總共兩千三百八十多萬石,可以開始進行大建設。

張文傑:“好,辛苦丁叔了,您這奔波忙碌了一年,回去休息幾天。”

他送走丁勇,就對一旁的秘書長吩咐:“趙天朝,去告訴政務閣,下午在會議廳開會。”

下午,復興會總部小會議廳。

張文傑:“今天,討論主題是控制地的建設問題,今年的糧稅統計出來了,總計兩千三百八十八萬石,復興軍及警備團三十五萬人留糧五百萬石,儲備糧八百萬石,其餘一千多萬石全部用於各地交通、水利設施建設,基本上就以自收自用為主,討論一下。”

張文傑開題,眾人討論,安排好各地的道路建設,最後敲定方案下發各地。

全境開始建設,除了留下三百多萬石作為各地官員的收入,其餘部分全部被重新招募青壯修建基礎設施。

乾隆五十七年很快過去,復興會的發展更加快速,對四川的掌控又上一個臺階。

而在各地,甘肅清軍處於守勢,有著陝西后備支援,佔據蘭州的清軍也不怕新教義軍。

湖北已經消耗日久,清廷根本不敢決戰,只能在阿桂建議下留十萬大軍守在南陽,其餘兵馬繞行襄陽東部,攻擊其他小城。

但被白蓮教探查到,增兵宜城和荊門州,打破清軍攻勢,局面又在僵持。

不過清廷在各地徵召訓練的軍隊日漸成型,數萬工匠打製火槍、火炮也極快,明年年初,估計清軍又要攻城,而且聲勢遠超以往。

乾隆五十八年一月二十九,漢中府城東門外校場,新型火槍正在這裡試驗。

架在鐵架上的步槍,已經和近代的步槍十分相像,口徑為兩分,子彈有三寸長,裝藥是07錢(21克)火棉,也就是硝化棉處理過的,下方設計一個小彈倉,從上面可以壓進去十發子彈,拉栓式擊發。

基本上已經和二戰時期的步槍一樣,校場上吸引到數百人觀看。

測試人員拉好槍栓,跑到後面拉繩擊發,“砰”的一聲,火槍槍口冒出火焰,子彈穿過五十丈擊中鐵靶。

每一批槍管都要抽檢,會選取冶煉爐最好的鋼水,取其中最好的一萬斤生產槍管,可以製作三千根合格槍管坯,鑽管拉膛線成品率只有六成,也就是一千八百根,抽檢三十六根,就能確保這一批槍的品質。

測試沒幾次,每

目錄
綜影視之美強慘的清冷輔助凡骨超級巫師系統,給老子穿越四合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