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瑤箐秘境(第1/3 頁)
萬竿翠竹掃去滾滾紅塵,一溪清流奏出淳淳韻音。
上官孝天他們向著宇文攻克飛去的方向前進,在萬頃竹林中,感嘆瑤箐仙姑的生命之道的神奇,竟在赤石嶺上造就這生命精力旺盛的竹林。
突然,他們發現這條谷中種了與翠竹決然不同的植物,一種高大偉岸的樹木,與之相依偎的是一種嬌柔清豔的灌木,開著一朵朵粉紅色的花,恰似少女的臉龐。正是楨楠和杜鵑。
“這是什麼樹啊?”顏容好奇地問道。
“這是楨楠,旁邊是杜鵑。相傳當年竹海里居住有曾姓和杜姓兩大姓,祖上因山林地界交惡進而世代為仇,已是第九代。曾姓這一代的子女中有一小兒子名為曾男,而杜家也有一女,小名杜鵑。”
“曾男自幼聰明活潑,三歲即識鳥音,五歲便懂獸語,等長到十八歲時,已成為方圓百里姑娘們傾慕美男子;而杜鵑從小心靈手巧,三歲就能繡出能引來蜜蜂的花,五歲就能織出會發出七色光彩的雲錦,到十六歲時,已是遠近男子爭相渴求的俏姑娘。”
“按理說,曾男完全可以在那千個百個的女子中挑一個稱心的妻子,杜鵑也完全可以在那百個千個的男子中選一個如意的郎君。也許是天定緣份,他們卻不約而同地深深愛戀著世代不相往來的對方。如此一來,美好的事情就有了痛苦的過程。曾姓和杜姓這兩個從來就一直針鋒相對的家族,卻為扼殺一對年輕的戀情站到了共同的立場。軟禁嚴守,棍棒相逼,固執地遵從著祖輩已飽嘗苦楚的古訓。”
“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一隻白額大虎咆哮著衝進曾家大院,嚇退家丁,咬破牢門,馱起曾男飄然而去。也就是那天晚上,一陣雷鳴電閃之後,杜家的族人也發現軟囚在繡花樓上的杜鵑不知所終。”
“據說後來瑤箐仙子給兩姓的族長託夢,說是被二人的苦戀所感動,派使者把他們接雲當侍童了,曾、杜兩姓在自責中也終於拋棄前嫌,長相友好了。後來就有進山砍柴的人,常常在一條幽谷中看見一個道姑帶著一男一女兩個弟子採藥摘果。那兩個弟子嬉戲打鬧,親密無間,其神態舉止極象曾男和杜鵑。”
“後來又有人發現這條谷中多了一種常綠大喬木和常開花的落葉灌木,人們都說,那是曾男和杜鵑,於是就叫這種樹為楨楠(曾男),稱這種花為杜鵑。並常常有翠色的鳥兒,形影不離,啼喚婉轉纏綿,於芳草鮮花中一唱一和,細聽為:
忘憂忘憂,有情有愛終將成眷屬!
莫愁莫愁,千難萬險終會有盡頭!
於是,有心事有憂愁的人,就愛到這個幽谷中看楨楠和杜鵑,聽鳥兒鳴唱,排憂解愁。後來,這個幽谷就叫作‘忘憂谷’,那種鳥兒也被稱作‘無愁鳥’。”青陽夢遺對蜀地風俗相當熟悉,向眾人娓娓道來。
“雖然過程有點曲折,但結局完美。只要我們不屈服於困難,真心相待,我們終將也一樣,快樂地生活在一起,你說是吧,相公?”顏色眼中深情地看著上官孝天說道。
“我靠,顏美人,你能不能別這麼肉麻。”上官青陽在旁邊說道。
“你肉麻,不是我的錯,而是因為你的修養不夠。我們顏值派見色起意,一見鍾情,以情愛入道修真。面對此情此景,表達自己的真心,不是什麼羞恥之事,只怕說違心的話,做違心的事,合道之途不合,修真之路修假,才是大忌。你看,楨楠與杜鵑的成仙之路,真心的種子,即便是經過千百年的滄海桑田也終究會發芽;真心的花,即便是經過千百次的風雨霜雪也終究會綻放;真心的愛,即便是經過千百回的劫難,也終究會天隨人願。”顏色說道。
“你胸懷博大,你有理。”上官青陽嘀咕道。
“你懂什麼,胸懷博大才能給我相公養更多的孩子,才能把孩子養得營養優良,才能養出漂亮和帥氣的孩子。是不是啊,相公?”顏色說著說著就給上官孝天拋媚眼。
上官孝天都不敢搭話,作為一個正常的男人,說一點感覺也沒有吧,不大現實,說要包攬入懷吧,他還過不了所讀的聖賢書一關。
正在此時,兩隻鳥兒在楨楠樹上唱歌:
忘憂忘憂,有情有愛終將成眷屬!
莫愁莫愁,千難萬險終會有盡頭!
“是無愁鳥!”
眾人異口同聲呼喊道。
鳥鳴聲罷,一陣陣七彩霞光大盛,籠罩了整個忘憂谷。
“楨杜相牽,無愁鳥叫,霞光覆谷,瑤箐境現。”
“瑤箐秘境開啟了。”
此時,整個萬嶺菁的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