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科技融合嘗試(第2/3 頁)
殊的吸附與穩定作用。
於是,他們四處尋覓靈磁石,好不容易收集到一些,便迫不及待地將其研磨成粉,融入電池的核心材料中。同時,在電池的輸出端,設計了一套靈力緩衝裝置,由精細的靈力導管與符文閥門構成,能夠調節靈力輸出的流速與強度。
一次次試驗,失敗與挫折不斷。有一次,因靈力過載,電池瞬間爆炸,強大的衝擊力將實驗臺掀翻,碎片紛飛,好在眾人早有靈力護盾防護,才未受傷。但他們毫不氣餒,從每一次失敗中吸取教訓。經過反覆除錯最佳化,終於成功研製出一款相對穩定的靈力電池。它能夠持續穩定地為法寶供能,續航能力相較於傳統充能方式提升了數倍,讓聯盟成員在戰鬥與探索中再無後顧之憂。
而設計智慧防禦手環的小組,則面臨著如何將科技預警與靈力防禦完美結合的難題。組長趙軒是個思維活躍、精通機械製造的修仙者,他手中把玩著一個半成品手環,上面鑲嵌著靈力感應晶片、微型靈力發射裝置以及一塊巴掌大小的顯示屏。
“手環要能提前感知敵方的靈力波動與攻擊意圖,在關鍵時刻自動觸發防禦機制,這需要極其靈敏的感應系統與快速響應的靈力激發裝置。”趙軒向組員們講解著設計思路。
他們先是對感應晶片進行改良,融入了多種珍稀材料,如能夠放大靈力波動訊號的“靈犀角”粉末,以及能夠增強晶片靈性的“靈蘊玉”碎片。透過特殊工藝將這些材料與晶片核心融合,使其感知範圍大幅提升,能夠在敵人發動攻擊前數秒便捕捉到靈力異動。
在防禦機制上,小組設計了一道由靈力絲線編織而成的護盾符文陣,平時隱匿在手環內部,一旦觸發,便能瞬間展開,形成一道可抵禦高強度攻擊的靈力護盾。為了確保護盾的穩定性與永續性,他們還研發了一種靈力補充裝置,能夠在手環主人戰鬥間隙,自動吸納周圍遊離靈力,為護盾充能。
然而,在測試過程中,新的問題出現了。有時手環會誤判周圍正常的靈力波動,頻繁觸發護盾,消耗大量靈力;有時又因反應延遲,未能及時抵禦敵人的突襲。面對這些問題,小組成員們日夜鑽研,不斷最佳化演算法,調整感應晶片與防禦裝置的靈敏度。他們在城市各個角落進行實戰模擬測試,收集大量資料,反覆改進手環的效能。最終,智慧防禦手環成功問世,它宛如一位忠誠的衛士,時刻戴在聯盟成員手腕上,憑藉精準的預警與強大的防禦能力,多次在實戰中幫助成員化險為夷。
最後一組負責打造靈能飛行器的成員,同樣經歷了重重磨難。這組的負責人是一位名叫陳風的老者,他經驗豐富,對靈力與機械結構的融合有著獨到見解。在寬敞的飛行器研發車間裡,停放著一架形似飛鳥卻又充滿科技感的巨大飛行器骨架,周身銘刻著閃耀靈力光芒的飛行符文,機翼邊緣鑲嵌著靈晶,作為主要動力源。
“要讓這大傢伙既能翱翔天際,又能靈活穿梭於各種複雜靈力環境,關鍵在於靈力驅動與飛行操控的協同。”陳風撫摸著飛行器骨架,眼中滿是期待。
他們首先遇到的難題是靈晶動力的穩定性。靈晶蘊含強大靈力,但釋放過程難以控制,稍有不慎就會導致飛行器失衡甚至墜毀。小組成員們嘗試在靈晶周圍佈置靈力調節法陣,由精通法陣之道的修仙者精心繪製,法陣能夠根據飛行器的飛行狀態與需求,自動調節靈晶靈力的輸出量。
在操控系統方面,他們摒棄了傳統的機械操控杆,採用靈力感應手柄與智慧顯示屏相結合的方式。手柄能夠精準感應駕駛者的靈力指令,無論是加速、轉向還是攀升、俯衝,只需駕駛者透過靈力微微發力,手柄便能迅速響應,將指令傳遞給飛行器的靈力驅動裝置。顯示屏上則實時顯示飛行器的狀態引數、周圍靈力環境以及導航資訊,幫助駕駛者做出精準決策。
但研發之路絕非一帆風順,在首次試飛時,飛行器剛離地不久,便因靈晶靈力輸出過猛,一頭栽向地面,幸好提前佈置了防護法陣,才未造成人員傷亡。此後,類似的事故接連發生,飛行器不是在空中靈力失控打轉,就是在高速飛行時機翼因承受不住靈力壓力而出現裂痕。
面對這些挫折,陳風帶著組員們不斷總結經驗,對飛行器的每一個部件、每一道符文、每一處靈力傳導線路都進行反覆檢查與最佳化。他們調整靈晶的品質與組合方式,強化機翼與機身的靈力加固結構,改進操控系統的演算法。經過無數個日夜的艱苦努力,靈能飛行器終於成功翱翔藍天。它不僅速度極快,能夠在短時間內跨越城市,抵達任務地點,還具備超強的機動性,能夠在山林、峽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