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三爺授官啦(第3/3 頁)
大臣提議,不如從文官中挑出合適的人選改就武職;
此言一出,就被太子嚴令斥了回去。
術業有專攻,千戶若是沒有真本事,只是個滿嘴之乎者也的文人雅士,底下計程車兵如何能服氣?
而齊王看著疾言厲色的大哥,很想說一句,就算父皇沒意見,也根本不可能有文官樂意,畢竟父皇多年不願對外用兵,重文輕武的意味太明顯,誰能願意去做冷板凳呢?
就在景帝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太子啟奏道:“父皇,若兒臣不曾記錯的話,朝廷前幾年也曾開創武舉,點了一些進士舉人,父皇不妨招來吏部尚書,讓其查詢可有武舉有功名而未曾授予官職之人。”
“由武進士或是武舉人擔當武官職位,方不亂朝廷綱紀法度。”
景帝頓時福至心靈,急忙下令召見吏部尚書,讓其栓選。
而吏部尚書翻遍花名冊,也只翻到了三位有人可查的武舉人才。
景帝大驚,文舉人才那若是清點,只怕三百人都不止,怎的武舉就?
老皇帝不由得深刻自省了一番。
吏部尚書這個人精忙安撫景帝,“陛下,文武二者懸殊,並非陛下之錯。”
景帝哪聽得進去。
吏部尚書:“陛下,常言道,窮文富武,這武學歷來都是有權有錢的大家子弟才能演習,可這這習武需數十年如一日般持之以恆,大多世家子弟嬌生慣養,吃不下這個苦,學了幾日便中途廢棄。”
吏部尚書不敢說的是,歸根究底,還是因為陛下重文輕武,導致幾乎所有有志之士都覺得讀書比習武更容易受重視有出路。
景帝哀嘆了一會,就讓吏部尚書將可用的三人名字報上來。
吏部尚書就將花名冊奉了上去。
景帝看去,一個武進士,兩名武舉人。
首當的,肯定選武進士啊。
景帝再看名字——謝珩。
姓謝且從玉?
景帝看向吏部尚書,吏部尚書忙笑道:“陛下,這位謝進士乃寧國公三子,崔公之婿。”
好嘛,景帝笑了笑。
本就獨一份的武進士,竟還是崔公的女婿。
那這千戶之位給誰,不就明擺著嘛。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