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大封群臣和縣級幹部培訓班(第1/2 頁)
新國現在總共十萬人口,但真正的自由人也就八萬多。這些人口,也就比同時期的彈丸小國多些,和二流國家比起來就差的很多了,比如鄭國、魯國和宋國,可能人口不及人家的四分之一。
此時的強國,無非就是強在經濟、制度、軍事和人口,而新國目前最缺的就是人口。
雖然人口少,但畢竟建國完成了,後面的就是大封群臣了。
因人口少,木耒沒有打算設定卿這個爵位。
卿食千戶以上,現在新國都沒有兩萬戶,若是封個卿,直接就佔了新國戶口的三分之一,那還了得。
最高爵位只設定到上大夫,設有且僅有一位,就是蹇叔。
透過這兩年的接觸發現,蹇叔確實非常有才能,他想法獨特,給木耒及時的提了很多建議,是個搞民政的好手。木耒外出時,將封地交給他非常放心,他一切都能處理的井井有條。
至於其他的,如頰戎、白駟、章臘、翟讓、絡繕、寒汲等人都是中大夫。
包括老師翟坊和老丈人在內,那三座城池的家主,該是什麼爵位就是什麼爵位。
一些非從軍從政的人,如負責搞教育的曾經的計吏籌,負責造紙和紙甲的帛縷,以及負責封地物資採買和出售的綰絲等人,都封為下大夫。
一些特殊部門的管理者為女人,則封為女大夫,女大夫只有一級,待遇位於中大夫和下大夫之間。
能夠封為女大夫的人極少,包括大婦在內總共才四人,另外三人從事的都是紡織行業。
就連投奔木耒不久的潞氏,也給他們的首領封了一個下大夫,將來那裡也要設縣的,誰也跑不了。
最終,木耒總共敕封了20多個大夫,一百來個上士和中士。
他細細的算了一下,光這些人的食戶,就達到五六千戶之多,基本上已經佔了新國國人總人口的1/3左右。
木耒現在錢財的壓力很大,糧食的壓力也很大。需要趕緊打通商路,從外國賺錢錢,來養活著整個新國的人口。
登基立國之後,新國各城邑的人反應不一。如邢臺北部的幾個城邑,臨邑、房子邑之類。
其中有些是臨崎和房苴的族人,頰戎任命暫管城邑的三老時,並沒有用他們。
現在改旗易幟,變成了新國,這些人便不安了起來。有一些族人正在收拾行囊,準備東去投奔邢國。這樣的人並不多,總共也就是有一千人左右。
木耒大手一揮,隨他們去吧,這些都是舊貴族,他們若是待在新國,對我有害無利,這樣的人還不如早早的走了。
除此之外,還有邯鄲的一些衛人,也有一些異樣。衛國亡了,大部分的中下層衛人是認同新國的。
但一些社會階層較高,比較富裕的衛人就不同了。當聽說齊侯幫助衛國營造新都時,就有了其他的想法。
對於這類人,木耒對韓吉說道:“若有懷念衛國之人,可準其遷徙。此些人留下亦是禍害。”
但真允許他們走的時候,這些人又猶豫了,因為要拖家帶口,穿行數百里地,才能到達新的衛國國都。
他們也想到了,那裡的生活可能會更艱難。且這穿行的這數百里地,現在還都被赤狄所佔領。最終,敢於去投奔衛國的人,寥寥無幾。
還有那三個特殊的城邑,夷儀城和元氏邑這裡就不提了,木耒成為一國國君,是他們最期待的,唯一一個例外的就是石邑城。
現在石邑城的成分比較複雜,石邑城曾經的大夫叫張肥,現在城中有近9000人。
裡面的人分兩部分,一多半是石邑城的本地居民,另有一部分是從東垣城撤回來的邢人。
這些人都是從邢國各地遷去的,是去鎮邊的,大部分都是拖家帶口計程車卒。他們這一年來,經常受到了石邑城居民的歧視。
木耒本來的打算是,令頰戎白駟先行設立一個衛所,等積累一些經驗,然後再推行到各地。
新國剛立,這些東垣的難民想回歸故地,但這張肥卻動起了小心思,想將這些人吞併,成為自己的封民,這樣石邑城就成了除邢臺外,最大的城邑了。
既然出現這種情況,木耒決定先在元氏邑和石邑城之間建一個衛所,這樣既能充實自己的邊境的實力,又能削弱石邑城。
當建造衛所的佈告張貼在石邑城,石邑城的人都躁動了起來。
當兵不納賦稅,還有錢可拿,這樣的好事誰都想去,特別是那些連溫飽都難維持的人。
在石邑城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