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孩兒王(第1/2 頁)
【五尺成童,引旗為戲,年甫十七,情圖九萬。】
上述之言,是唐高宗皇帝李治御製石刻李世積墓碑銘文,敘述李世積的少年,活脫脫一個孩兒王的形象。
李世積少年即成為瓦崗寨三寨主之一,確是孩兒王。唐皇世民以他管制幾多龍子,名符其實的孩兒王。
李世積本職晉王李治大都督晉長史,管軍亦管民。
又遙領太子李承乾東宮左衛率,掌握太子六衛率的軍將。
唐皇世民第五子齊王李佑叛逆,唐皇世民詔李世積活捉王子李佑。
唐皇世民掌管百官萬民,就是管不了自己生的龍子。但凡龍子們不守規矩,都由孩兒王李世積管制。
夏元2637年,是貞觀十一年,冬月,唐皇世民攜晉王李治在洛陽宮過年節。李世積在長安陪伴太子李承乾,過年節,祭天地,祀祖廟,慶元宵。檢閱太子六衛率人馬完畢,李世積急衝衝趕赴幷州府,巡視晉王都督府所屬三十四個軍府,慰撫守疆將兒。
晉王李治在洛陽宮過元宵節,想起了自己的封地太原晉汾沃野,想起替自己管理封地的長史李世積。想那新築的太原東城是啥樣子?小晉王李治隨即修書一封驛送太原城。
英國公李世積收到主人晉王的信函,得知皇上近來要返回京城長安皇宮。英國公李世積考慮要儘快去長安城,巡視太子六衛率軍府,為迎接皇上回長安城作好充份準備。
英國公李世積風塵撲撲趕到長安城,巡視太子六衛率軍府完畢,拜見太子承乾,向太子述職。恰逢太子妃坐喜將臨盆,準備迎接嫡皇孫降臨世間,皇嗣將有後來人,太子承乾心情舒坦。
全天下耶孃都是疼愛癟奶兒,皇帝家亦不例外。晉王李治是長孫皇后最小的兒子,母親盛年早逝,唐皇世民對小晉王付出了更多的父愛。唐皇世民十四個兒子、二十一個女兒,多是奶孃保姆保傅獨門獨院哺育幼小的皇子皇女。唯有將晉王李治留在皇帝身邊一同生活起居,皇帝親自調教小晉王。
這次駕幸洛陽宮,居住一年有餘,遊覽洛邑山川形勢,也是為了晉王李治領略大唐山河,歷練人間滄桑。
夏元2638年是唐太宗貞觀十二年,該年份有兩個二月。閏二月初五是乙卯日,唐皇世民宣詔文武百官,起駕西還長安城。又詔左右御衛大將軍準備北渡黃河。
群臣不解皇帝此意,西去關中長安,經函穀道,進潼關,即進入關中京畿地,是最近的捷徑。何必勞師糜餉準備渡大河。
動用軍伍屬於軍事機密,不同於一般朝政事務,無需朝官們七嘴八舌議政,唐皇世民獨斷專行。
唐皇世民與晉王李治父子倆曾在大河南岸眺望大河中流砥柱。晉王李治問:“耶耶,你常說觀看事物要察看其陰陽兩面,甚至於觀看四維六合。從大河南岸觀看中流砥柱山是這個樣子的,從北岸觀看中流砥柱山,又是一番啥樣子的景觀呢?”
唐皇世民自思量,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求上進的階梯,不能泯滅孩子好奇心。故而沒有與群臣商議,毅然決定,北渡大河,從大河北岸觀看中流砥柱山。
夏元2638年,是大唐朝貞觀十二年。二月十三癸亥日,唐皇世民領晉王李治、及群臣在大河北岸觀覽中流砥柱山。
但見那大河分三峽,人門、神門、鬼門。其中鬼門最險,砥柱山巍然屹立在急流中,頑強抗衡著狂奔而來的濁浪驚濤。形似怒獅雄蹲,勢如虎踞龍盤。真乃是:孤峰浮水面,一柱釘波中,頂住三門險,根連九曲灣,柱天突兀形,逐浪擬浮沉。
唐皇世民領晉王李治站在纖道上仰望砥柱山,閏二月黃河開冰凌,千里流凌來,大河冰花開。
唐皇世民啟口吟誦:“仰臨砥柱……”
晉王李治介面說:“北望龍門。”
唐皇世民說:“雉奴兒,龍門津渡位於大河拐彎處向北四百里,此中流砥柱山位於大河拐彎處向東三百里。”
晉王李治說:“我的長史英國公李世積常常說,從河西向東過了龍門津渡,北方的汾晉大地就是我的封地。兒臣想著自己的封地,言從心意,隨口而出。”
唐皇世民內心歡喜,雉奴兒真是個惜家的孩子,惜家才會理國事。唐皇世民深情地看著雉奴兒說:“行阿。大河三峽,人門、神門、鬼門,就缺龍門。來人,文房四寶伺候。”
唐皇世民浸墨揮毫【仰臨砥柱?北望龍門?茫茫禹跡?浩浩長春?】,一揮而就洋洋灑灑御書十六大字。
群臣們齊聲叫絕,上奏陛下,把這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