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秘方茶葉湯(第1/2 頁)
李世積在太醫署詢醫問藥。遠赴北方的偵騎將士,需要改變食用穀類、蔬果類的習慣。改變成長期單一吃牛羊肉食,多數將士引起膩食,腸胃不適。如何是好呢?
太醫們說這不是病,太醫署沒有對症的醫術醫藥。建議李世積去諮詢養生道術大師孫思邈。
李世積與蘇敬快馬加鞭出了長安城,過渭水橋向北,徑向京兆華原五臺山。
南有終南山五臺,北有太行山五臺,孫思邈居於不南不北的華原五臺山。
孫思邈生於隋朝開皇元年,早年因體弱多病而拜師學道學醫。道術醫術都有成就,談泊名利,遠避官場。浪跡名山大川採集藥材,隱居華原五臺山練藥著書,治病救人,後世稱他為“藥王”。
華原五臺山,後世又名藥王山。山有五峰,峰頂平整如檯面。
東臺名稱:瑞應臺。
南臺名稱:起雲臺。
西臺名稱:昇仙臺。
北臺名稱:顯化臺。
中臺名稱:齊天台。
五峰環峙,高下錯落,林木蒼茫,芍藥清香,幽谷寂靜,風光怡人。
五臺山間沈氏大院,李世積拜訪大師孫思邈。二人早就相聞其名,只是未曾謀面。
李世積抱拳致意:“在下李世積,特來拜訪孫大師,久聞大名,只是無緣相見。在下有一疑難事,特來求助。”
孫思邈說:“播名天下的瓦崗三寨主,霸御河,享皇貢,天下盡知,久聞大名。相問有何疑難?”
倆人暢所欲言,從古至今各個朝代名將,如何抗擊胡夷的得失利弊一一闡述。李世積述說訓練偵騎將士,習學胡人生活,改食穀物為單一吃肉食,腸胃不適等等病症。
孫思邈說:“摒棄穀物雜食,單一吃肉食,必生躁膩之症。你為了戰爭而別出心裁,歷朝歷代為將者,一將功成萬骨枯,萬里長征人未還。醫者仁心懸壺濟世,與將軍戰場殺戮生命,道不同,背道而馳。”
李世積說:“先人說: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本將軍宗旨:為將者,用兵以救人死。
孫思邈說:“我為啥不願入朝為官?權貴者爭奪名利而發動戰爭,視天下生命為草芥。希望將軍顧及天下蒼生,處無為之事,減少殺戮。”
“大師所言極是,本將軍已經頒佈命令,絕不許在邊境釁事殺戮邀功。不戰則已,一戰擒敵酋,方能減少殺戮。故而特訓偵騎營將士,習學胡風胡俗,故而需要為單一食肉者解膩降燥。懇望大師相助一臂之力。
孫思邈說:“你將軍,我醫者,從業不同,但是理念相近,憐憫天下眾生。咱倆是慕名之友,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來人,上湯茶待客。”
“孫大師,不必客氣。軍務在身,不宜久滯。”
孫思邈說:“先聖曰,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請將軍品用苦茶湯。”
李世積端杯飲茶湯,清香潤喉入心肺:“下在仰慕大師醫德高尚,可惜我眼下不能如此閒情逸致,他日閒暇,必陪大師高談闊論。當下重任在肩,望大師助我解膩降躁秘方。”
孫思邈大笑:“本醫從不耽誤求醫者,更不能誤了將軍的軍國大事。解膩降躁藥方已經給你了。”
“藥方給我了?”李世積左顧右盼,疑惑不解。
孫思邈手端茶水杯,含頜微笑。李世積幡然醒悟,雙手抱拳說:“謝大師指點,此物亦是我的常備之藥,睏倦時用於醒腦提神,不曾料到還有如此妙用。”
孫思邈說:“敝人常常採藥於終南五臺山,亦常歷險太行五臺山,棲居華原五臺山,喜好五行相生相剋辯證術。
此地之北,胡漢雜居。胡人主食獸肉,多得躁虛之症,頭眩耳鳴,心悸肢麻。胡人富貴者多尋本醫診疾求藥。苦茶湯,淡則清香提神。濃則苦澀,解膩消躁。消羶腥、釋百毒,此藥是上上之品,能使六疾不瘳。世人說,是藥三分毒,唯有苦茶湯,百利而無一害。”
李世積抱拳致敬:“世人說,藥值十文,藥方值萬金。大師公開秘方,少了財路。蘇敬,把馬背馱袋中開元通寶全部留下,權作酬儀。不足之數,下次奉還。”
孫思邈笑道:“大將軍小瞧咱了,舉手之勞,何足掛齒。本翁平生治病救人成千上萬。年將老矣,意欲把畢生積累的秘術驗方,著書公示於世人,普濟天下蒼生。”
“大師以天下蒼生為己任,敬佩,敬佩。”
“本翁正欲煩請將軍弘揚醫術,廣播天下。無論貴賤貧富,華夷愚智,一視同仁,豈能見財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