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萬能纏移法術-1(第1/6 頁)
這一回,天一亮,阿三就起床了。很自然的、先與繼康大炮通了電話,兩人商定:還是吃過晝飯後再開船去漁場。現時的季節,魚群集中的很少見。所以,現在的捕魚法,講究的是積少成多,打持久戰。一次出海,準備一個星期的備用物資,是必須的。
好吧,有一個上午的時間了,可以試練一下分解移離-即取即用-最佳化重組-分解回移的這麼一套法術了--看看能不能把一塊瓷片--最終恢復成一件瓷器出來…
先回想一下:
操作的細節應該是--
第一步:必須是先要開啟藍庫、紅庫和黑庫的。
第二步:還要先開啟外搜--回錄程式,建立移離操作的記憶資訊。
第三步:開啟分解纏移操作。顯然,所要面對的目標物--大多數--都已經是個碎片了,因此,只能是選擇按元素的分解移離和分解回移的組合操作,是比較合適的。
其中,按元素分解離移的操作,開啟口訣應該仍然是:
啟動元素分離!
當然,有幾個條件,心須先對照一下:
1、被分離的目標物--它的重量、體積:只是一個碎瓷片、其原始瓷器--應該也不會是個龐然大物,至少--不會比我的身體重、比我的身體的體積還要大吧,就算是在無加連狀態下,我的極限的可分解部件的最大重量也是本主-也就我本身體重的40倍,極限的可分解部件的最大體積是我本身體積的50倍…所以,在這一點上是絕不會超標的、可以肯定。
咱的體重--至少也有60多公斤吧,有誰見過重量達到2400公斤的瓷器?古代青銅鼎--有2400公斤重的也不多見吧…
至於體積…哎--還真不知道該怎麼來計算--才能計算出咱身體的體積來…要不來一個笨辦法…泡在浴缸裡、水漫蓋全身時--記住水位,走出浴缸時,再記個水位--由此算出兩個水位差所佔有的水體體積--這個水體體積--不就是大約等於咱身體的體積了嗎?嗯--有空閒了時可以試算一下。當然,這是題外話,咱言歸正傳…不管怎麼說--像咱這種個體的、50個加起來的、該有多大的體積了?見過有這麼大的瓷器的嗎?根本不可能。
2、按元素分解移離--其各元素可分解移離的極限距離--也應該為0.001~10米,預計-一個碎瓷片--其原始物--瓷器,大概佔地位置有個30~50公分的直徑或見方的樣子,也就最多啦…移離個1米的距離就應該可以啦…
3、可分解移離的元素的種類…極限是100種,一個瓷器,應該不會超過是由有100個元素而組合成的吧,不過,細分起來時、也說不定的。沒關係,只要在分解回移時組合使用上置換程式、就可以啦:有同性類元素的就用,沒同性類元素的就換--這不就解決問題了?
4、各元素排放的間隔距離:最低限度是0.5米,這個可能是太富餘了,但也只好選這檔距離了。
5、排列順序的形式:最好的是沿螺旋形順時針方向排列--這樣就不會重疊、可無限的展開排放。
因此,以整個指令的標準框架--來填空,就是:
啟動元素分移--各元素分移距離4-1米、分移元素種類6-100種、分移元素順序排列:5-螺旋形順時針排列、各元素排列間隔距離1-0.5米、完成時限6-不限時完成、開始時間:3-3秒鐘後啟動--啟動!
誰知道完成一個碎瓷片的元素分解移離,需要多少時間?選擇不限時完成--應該是對的。做這種事,又不是十萬火急的,3秒鐘後啟動,也完全是可以的。
所以,整合這個指令後,就可簡潔為:
啟動分解移離----啟動!
嘿嘿--這個指令--就好記多啦--使用方便…
再接下去,是:
第四步:開啟元素分解纏移的逆向操作。
啟動的口訣應該仍然是:啟動元素回移!
逆向操作的條件--是有很大變化的,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增設一個開啟條件:依據外搜--回錄的記憶資訊→啟動元素回移。再就是在四個選項中選擇一項或二項:h1、h2、hY-0、hY-h--作為總條件,再增設一個纏取規則選項--JJ、JE、Jc--三選一--作為輔助條件--這個輔助條件是作為最佳化組合的指南的,最後就是確定執行時間→啟動!
所以,分解回移的指令--其標準框架應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