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笑問客從何星來(第1/5 頁)
花大佬準備的晚餐,仍是吳菜系統的,餐桌上的菜是很豐富的,而且有了胖頭魚做的大盆的豆腐魚頭湯…不過阿三總體上還是顯得有點心不在焉,心思的一大半已是在那套衣裝上了。
想得最多的,當然就是這航天頭盔裝--該怎麼用?到哪裡去用?難不成--真要去Lx外走一趟--去驗證一下?忽然間--阿三在心中突發奇想:為啥不可以呢?花大佬團隊的人、做出來的衣裝,會是不靠譜的嗎?
乾脆--就穿著這個航天頭盔裝,衝出Lx去一趟、去實試一下這航天頭盔裝--到底有什麼好--或者說:到底能不能真實的可用於航天飛行?
但是,對於航天的基礎知識、甚至是常識,阿三都深感欠缺--這航天總不能不顧不管的想飛就飛吧…
哎--在席的不是有搞航天衣裝的大師的嗎?為何不當面請教一二呢?
記得搞航天衣裝的是花大佬的四徒弟--李明運吧、於是,在餐桌上,酒過三巡、菜過五輪以後,阿三就盯上李明運李大師了--
開始,自然是要單邀的先碰個杯喝個酒的。
阿三自己先特意的倒滿一杯酒,雙手舉杯相邀李明運:李大師,我敬你一杯!我幹了,你隨意…說完,就真的一口喝完了一杯酒。
李明運是懂得這東海邊的習俗的,就一邊喝酒一邊說:哎哎哎--阿三老大,您別客氣…你有什麼事嗎?儘管吩咐就是啦--
阿三:我哪敢吩咐你啊--我真心的就是想向你請教一些有關航天的問題的--
李明運:您說--有什麼問題,我們共同探討…
阿三:首先一個問題是--飛得多高了…或是飛到多遠的距離了--才算是在航天了?
李明遠:這個--我先給您介紹一下我所瞭解的有關我們Lx的大氣層--大致是有幾個分層、以及各個分層的大致厚度範圍以及各層的特點吧…
一般來說,我們對Lx的大氣層、是2根據其溫度、成分、電離程度等特點,來從地面開始依次為大氣層分層的--
第一層叫對流層、就是最接近地表面的大氣層,厚度大約為10~20公里,也有說是10~15公的。在這一層的大氣中,溫度、壓力和溼度變化都很大,主要是由對流氣體的流動產生的。
第二層叫平流層:就是在對流層上面的一層,大約是在距地表面20~50公里的位置,也有說是12~50公里的位置的。平流層的特點是氣流流動平穩,氣溫逐漸升高,水蒸氣和塵埃很少。
第三層叫中間層:就是位於平流層之上的一層大氣,大約距離地表面50~85公里。在這個大氣層裡、空氣已經很稀薄了,氣溫會隨著高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空氣的垂直對流很強烈。
第四層叫熱層,也有叫“暖層”或“電離層”的:就是位於中間層之上的,大約距地表面100~800公里位置的一層大氣層,也有說法認為電離層的高度有達到1000公里、厚度大約為500公里的。這一層的大氣層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當太陽光照射時,其中的氧原子會大量吸收紫外線,使得溫度升高。另外,電離層中的氣體因太陽輻射而會產生電離子,形成了一種能夠反射的無線電波。
第五層叫散逸層,也有叫“外層大氣層”或“逃逸層”的:是位於熱層之上,由帶電粒子所組成的大氣層。這一層主要由稀薄的氣體組成,受太陽風影響很大。在Lx引力作用下,大量氣體聚集在Lx周圍形成數千公里的大氣層,但氣體密度隨離地面高度的增加而變得愈來愈稀薄。
除了以上這些主要層次外,還有一層特殊的大氣層、叫臭氧層,它位於平流層內,高度大約在20~30公里、也有說高度是20~50公里的,厚度大約在10公里之間。臭氧層能夠吸收來自tY的紫外線併產生熱量,對Lx生物具有保護作用。
總之,關於大氣層的整體厚度,一般認為是最大值是在1000公里以上的,也有的說法認為平均厚度是在65公里左右的。
在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大氣層的外層邊界並不清楚,只是且隨著高度的增加,大氣密度逐漸降低,直至與星際空間相連線。
因此,在事實上,是很難給出一個確切的大氣層厚度的資料值的…
哦--阿三感悟道:這就是說,至少在1千公里以上,才可算是在航天了?而其中有500公里的大氣層是能吸收紫外線而發熱的…
李明運:也不是這麼說的。我覺得:在Lx上--要想航天,最關鍵的是--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