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包家偷襲九龍倉被外界知道(第1/2 頁)
時間過去一週,九龍倉股價突破20港幣每股。
再過一週,九龍倉的股價已經突破30港幣每股。
隨著九龍倉股價不同尋常的大幅飆升,嗅到‘腥味’的大大小小財團以至香江市民,意識到正有財團收集九龍倉股票,一場空前的激烈的收購戰爆發在即,紛紛蜂擁入市,將九龍倉股票炒得熱火朝天。
1977年12月22日。
星期四。
包裕剛剛剛下班回來,在和夫人,包宇一起吃了晚餐,他突然接到打來的電話。
包裕剛聽完那個電話。
他知道,現在外界已經知道他要收購九龍倉了。
“bob,出事了。”包裕剛立刻上去找包宇。
“爹地,出什麼事了?是不是你悄悄讓人買入九龍倉股票的事,外界知道了。”
“確實,剛剛隆豐國際投資的人打電話來說,外界已經知道我在讓買入九龍倉股份。”
隆豐國際的前身是隆豐投資有限公司,創辦於1918年,原本經營的業務為證券投資及貸款,其後成為會德豐集團旗下的附屬公司。
六十年代逐步被包裕剛收購,轉歸包氏旗下。
包裕剛利用該公司的上市地位籌集資金並貸款給旗下船務公司,隆豐國際逐漸增加對船隻方面的投資,並建立自己的船隊。
這次就是包裕剛悄悄讓隆豐國際的人在暗暗吸入九龍倉的股票。
沒想到,現在還是被人發現了。
包宇算了一下,從十月份開始買入,到現在十二月份,算下來也就是兩個月的時間,現在外面市場上的人知道包裕剛要買入九龍倉股份的人確實算不上什麼。
首先,這已經超過兩個月時間。
再有,九龍倉的股價從十多塊漲到現在三十多塊,如果市場上那些人還沒有反應過來,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歷史上,李加成是在1978年1月初開始讓人悄悄買入九龍倉股份,在3月份的時候就被人知道了。
算下來也差不多是兩個多月時間。
“爹地,誰最先發現的?”
“聽說是信報的記者,還有李加成可能也發現了。”
信報的記者?
包宇知道信報的記者,還有那些股評專家,像那位思聰都不簡單,因為是對方最先發現九龍倉股價很低,本身資產又那麼高,九龍倉自然非常有收購和炒作的價值。
現在信報的人已經猜到有人在買九龍倉的股票,一開始可能還不知道是誰,但是透過調查在得知是隆豐國際,然後也就知道背後是包裕剛了。
至於李加成?
在包宇看來,雖說歷史上的李加成早年是靠孃家開始發家,後來又得到沈弻的扶持,但是這樣一個華人富豪,在包宇看來當然不簡單。
也就是說,在香江所有富豪中,最不能小瞧就是這位李加成。
“爹地,現在是不是覺得李加成不一樣了吧?”
“他確實不簡單。”
現在想來,自己還真的比李加成快一步。
如果是李加成先收購九龍倉,那麼接下來,他和包家再進入,怕是就難了。
“爹地,那我們現在持有多少九龍倉股份了?”
“差不多18%!”
差不多18%股份?
那算下來,也就是1530萬股,這自然算是不少了,甚至比起怡和置地持有的九龍倉股份還要多出8%股份,很明顯,包家想要收購九龍倉,現在已經佔據優勢。
“爹地,那均價多少錢買入的?”
一開始從十多港幣每股買入,一直到買入12%股份,股價還沒有突破20港幣,在買入到16%股份左右,股價買入已經突破20港幣,這裡大概佔據4%股份,剩下的2%股份,股價是超過20港幣每股的。
現在算下來,大概也就是15港幣每股,算是非常便宜了。
全部算下來,大概花了包家萬港幣。
歷史上,李加成差不多也是花了兩三億港幣收購到九龍倉18%的股份,後來賣給包裕剛,不但讓包裕剛和匯灃銀行欠李加成一個天大的人情,還讓李加成在這次九龍倉收購中賺了六千多萬港幣。
“動用了兩億多港幣。不過,現在包家沒有更多資金,如果想買入更多,得賣大船,或者借錢才行。”
棄舟登陸的想法,包裕剛已經有了。
但是,還沒有付之於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