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m1型75毫米山炮(第1/2 頁)
“旅長,透過這次戰鬥,我感覺我們部隊,缺乏一款可以壓制小鬼子的92式步兵炮的武器。”戰後部隊馬上進行了轉移,現在的根據地還沒有實力跟鬼子打大規模的會戰。
“是啊,以前沒有火炮,我們面對炮樓很吃虧,有了火炮,面對小鬼子的精銳部隊,還是實力不足。”旅長說道。
“我這種大口徑重炮不適合根據地,太重了,沒有足夠的卡車和燃油是沒辦法轉運的。而且這些重炮都是從國外採購的,很貴,也不適合根據地。”張育清說道。
“那怎麼辦?難道要放棄嗎?我記得高盧雞有款75毫米的加農炮,在一戰時就廣泛使用過,我們國家還進口過”旅長問道。
“旅長說的是義大利炮吧,好像我們下面的部隊有繳獲過”張育清說道。
“是有,但炮彈不多,已經使用完了。這炮也很輕便,很適合我們根據地使用。用騾馬就可以快速轉移”旅長回覆道。
旅長說的是,高盧雞施奈德公司生產的一種口徑75毫米的牽引式野炮。又稱75abs1897式野炮。1897年研製成功,是世界上最早的彈性炮架火炮。其射速、射擊精度和機動效能,比剛性炮架結構的同口徑火炮有明顯提高。用於為野戰部隊提供火力支援。此炮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效能最好的速射炮之一,各國很快競相仿製,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大量使用
1897 型 75 加農炮,它的口徑為 75 毫米,重量達到了驚人的 1160 公斤。炮身總長 27 米,炮管長度則是 36 倍口徑,其有效射程更是長達 8500 米!這門火炮是高盧雞研製的一種優秀的火炮,具有強大的火力和較遠的射程,可以對敵方目標造成巨大的威脅。
然而,張育清卻認為白頭鷹家生產的 1 型 75 毫米山炮更適合他們的部隊。
他接著說:“旅長,我個人認為 1 型 75 毫米山炮可能會更符合我們部隊的需求。雖然 1897 型 75 加農炮在某些方面表現出色,但對於我們來說,可能存在一些限制。首先,1 型 75毫米山炮相對較輕,便於攜帶和操作,尤其適用於山地等複雜地形。
其次,白頭鷹家的武器在國際市場上也有一定的聲譽和供應保障,如果我們選擇他們的產品,後續的維護和配件供應可能會更容易解決。
此外,考慮到我們與白頭鷹家的關係以及可能獲得的技術支援,採用他們的裝備也許能帶來更多優勢。當然,最終的決策還是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包括戰術需求、預算、後勤支援等等。
但我建議我們可以深入研究一下 1 型 75 毫米山炮,並與其他選項進行對比評估,以確保選擇最適合我們部隊的裝備。”旅長點了點頭,表示會考慮張育清的意見。
畢竟,在軍事裝備採購方面,做出明智的決策至關重要,需要充分權衡各種因素,以滿足部隊的實際需求和戰略規劃。
1型75毫米山炮主要效能:全重653公斤,炮管重110公斤,炮管長2090毫米(倍徑20倍),口徑75毫米,高低射界-5°~+45°,方向射界左右各3°,彈重8公斤多,初速381米/秒,最大射程9000米,射速5發/分鐘,炮組成員6人,實際操作射擊時3人就可以完成。
“所以我有個想法,可以製造一種輕便的、便宜的、易於生產的火炮。這樣就可以大量裝備給部隊,提高我們的戰鬥力。”張育清說道。
“這個主意不錯,但是技術上可行嗎?”旅長問道。
“這個我們可以直接購買白頭鷹家的技術專利,連帶他們家的生產線一起購買過來”張育清說道。
‘可以生產出來最好,這對我們的幫助太大了,感謝你對我們的幫助’旅長說道。
其實張育清完全可以組織遠嶠仙國的科技人員進行仿製,但是這樣的話需要的時間太長,以後還會和白頭鷹鬧矛盾。
這邊張育清離開根據地後,透過藍田界就來到了白頭鷹國。
“喬我們又見面了,這次我過來是想採購一批 1 型 75 毫米山炮,還有它的生產專利和生產技術,以及生產線。反正就是採購回去後,我們可以直接投入到生產中去的那種。”張育清說道。
“哦,密斯清,你終於來了。放心吧,你交代我的事情,我會給你弄好的。”喬笑著回答道。
兩人一邊說著話,一邊走進了一間會議室裡坐了下來。
“嗯,這一次我準備了不少錢來購買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