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新政4(第1/2 頁)
隨著中央朝堂局勢逐漸趨於穩定,一項重大變革——科舉制度率先在豫州、徐州以及揚州淮南地區推行開來。原本曹髦雄心勃勃地計劃著每年舉行兩次科考,以選拔更多優秀人才充實朝廷。然而,經過與羊祜等大臣們的深入商討之後,眾人認為每年舉辦一次更為妥當。最終決定將科考時間定在每年秋季,武舉考試定位每年春夏之交,另外規定對於那些具有特殊才能的人士,可以隨時毛遂自薦或由他人舉薦。只要他們能夠透過嚴格的考核,便可直接獲得任用安排。
接到這一重任後,丁宇毫不猶豫地親力親為,著手安排科舉考試的各項事宜。與此同時,朝廷也迅速在豫州、徐州以及揚州淮南地區釋出了相關的告示,詳細說明了此次科舉考試的規則和要求。其中特別強調,嚴禁其他各州的考生跨州前來應考,以確保考試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此時正值夏季,距離秋季的科考已時日無多。丁宇深知時間緊迫,他馬不停蹄地帶領著吏部、工部以及墨學院的官員們一同前往各地,精心挑選合適的考試場地。鑑於這是首次實行科舉制度,大家都格外謹慎小心。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決定先從郡縣級別的考試開始入手,選拔出成績優異者再參加州級考試。而最終透過層層篩選的佼佼者,則有機會前往京師參加最後的終極考試。
在這場盛大的科舉考試中,將會按照成績高低劃分出三甲(即狀元、榜眼、探花)和進士等不同等級。所有透過考試的學子們還需接受皇帝親自殿試,以此檢驗他們的真實水平和應變能力。待殿試結束之後,這些新科進士們便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專長,選擇進入相應部門進行為期一年的實踐鍛鍊,從而更好地適應官場生涯,為國家效力。
於是乎,丁宇及其團隊成員首先開始分頭行動,他們不辭辛勞地奔走於各個郡縣之間,仔細勘察並最終確定了合適的考場位置。這些考場不僅要寬敞明亮、設施完備,還要能夠容納眾多前來應考的學子們。
完成了各郡考場的選定工作之後,緊接著便是緊張有序地組織考試環節。學子們懷揣著夢想與希望踏入考場,奮筆疾書,將自己多年來所學的知識傾注於答卷之上。
與此同時,國學院的老師們也沒有絲毫懈怠,他們以高度負責的態度認真批閱著一份份試卷。每一道題目的評判都需經過深思熟慮,確保給予每位學子公平公正的成績。
這邊廂丁宇剛剛安排好郡級考試相關事宜,便又立刻馬不停蹄地趕赴下一個任務地點——挑選州考的場地。他穿梭於彭城和譙城的大街小巷,詳細考察每個可能成為考點的場所,權衡利弊,優中選優。就這樣,如同接力賽一般,一項項工作有條不紊地推進著。
最後,所有的前期準備工作終於迎來了最關鍵的一步——在京師選定最終的考試場地。這個場地需要具備更高規格的條件和設施,以應對來自全國各地優秀學子的挑戰。
整個過程進展得十分順利,一切都在按照預定的計劃穩步前行。根據初步規劃,第一期科考每州預計錄取六十名優秀人才。不過由於特殊情況,淮南地區暫時被劃歸到了豫州管轄範圍之內,因此該地區的錄取人數增加至八十人。隨著這項制度的逐步完善以及全面推廣開來,日後將會根據各州實際參加考試的考生數量及比例等因素,對錄取名額做出相應合理的調整。
在這個金風送爽、丹桂飄香的金秋十月,歷經數日緊張激烈的角逐之後,第一期考生們終於完成了所有科目的考試。一時間,整個京城都沉浸在一種期待與興奮交織的氛圍之中。
不久後,在宏偉壯麗的太極殿內,皇帝曹髦親自召見了此次科舉中的狀元丁辰、榜眼王海以及探花趙龍這三位佼佼者。當這三人踏入殿門時,只見殿內金碧輝煌,雕樑畫棟,令人目不暇接。而端坐於龍椅之上的曹髦,則面帶微笑,眼神中透露出對人才的殷切期望。
待三人行禮完畢,曹髦當即決定當庭對他們進行一番考教。於是乎,空曠的大殿中央很快就被佈置成了一個臨時的考場。首先上場的是狀元丁辰,他氣定神閒地站定身形,對於曹髦以及百官的詢問都對答如流,也提出自己的一些見解,總的來說讓曹髦很滿意。緊接著上場的榜眼王海也不甘示弱,表現得也是精彩絕倫。最後登場的探花同樣實力非凡,只是表現相比較前兩位有些欠缺。
這場殿試引得在場眾人陣陣喝彩。最終,曹髦對於三人的表現均表示滿意,並稱讚道:“此三子皆乃國家之棟樑!”
比試結束後,吏部的官員迅速走上前來,有條不紊地安排著後續事宜。按照慣例,接下來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