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蜀國局勢被穩定(第1/2 頁)
劉琮隨後又頒佈詔令,減免百姓賦稅,同時召整合都附近的各地兵馬勤王,又對百官進行了安撫,做完這些後,劉琮基本上掌控了蜀漢朝堂,然後任命大司馬諸葛瞻為戰前指揮,趙廣為統兵大將,負責成都防守,希望可以拖住鄧艾。
另一邊當靠山王劉諶到達劍閣後,姜維以及蜀漢朝廷的政變,也讓他對於劉琮和劉諶的有了新的認知,同時也看到了蜀漢的一絲希望。然後便開始準備回成都去對付鄧艾。
只有消除鄧艾對成都的威脅,蜀漢才能有發展的機會。還沒等姜維準備好,劉諶就趕到了劍閣,兩人見面後來沒有過多的客套,劉諶把陰平失守,廖化戰死後的朝堂變故跟姜維簡單敘述了一遍。
當姜維聽到黃皓等人的行徑,不僅也覺得惱怒,同時也對劉禪徹底失望,又看到了劉琮和劉諶兩兄弟的果決與機智,隨即下定決心輔助二人。
隨即,姜維經過深思熟慮後做出了決定,跟之前一樣安排傅檢鎮守劍閣。他深知傅檢的忠誠和勇敢,相信他能夠守住這一關鍵據點。
同時為防意外,姜維向傅檢下達了明確的命令,讓他堅守城池,無論鍾會如何挑釁,絕不能出城迎戰。姜維深知鍾會智謀無雙,傅檢雖然也頗有謀略,但是跟鍾會相比,二者還是有些差距,所以不得不叮囑下傅檢。
等一切部署妥當之後,姜維便帶領著親信們與劉諶一同踏上了前往成都的道路。他們一路快馬加鞭,日夜兼程,心中只想著儘快趕到成都,好儘快配合諸葛瞻把鄧艾對成都的威脅消除。
一路上,姜維和劉諶都心急如焚,他們知道時間緊迫,每一刻都關係到蜀國的安危。同時擔心諸葛瞻,趙廣無法抵擋住鄧艾的晉軍,從而讓蜀漢的江山就此淪陷。
終於,經過數日的奔波,他們抵達了成都。此時成都城外已經集結了六七萬兵馬,此時由羅憲和霍弋兩位大將統領。
姜維入宮面見了劉琮。來不及寒暄,劉琮就命姜維率領城外大軍,立即去支援諸葛瞻,要在晉國援軍到來之前,把鄧艾趕出成都。好在晉國的軍隊大多都被魏國拖在了兗州,即使是荊州的陳泰派兵支援鄧艾也要有段時間才能到。只要傅僉能把鍾會擋在劍閣之外,蜀國就還有希望,不然蜀國真的就回天乏力了。
綿竹,諸葛瞻與黃崇,趙廣等人率軍三萬,三人密切配合,把鄧艾的五萬大軍成功抵擋在城外。從而拖住了鄧艾大軍前進的步伐。
由於之前沒有聽從黃崇的建議在涪縣失了先機而戰敗,有了這個教訓,諸葛瞻現在的姿態端正很多,加上統兵大將是趙廣,三人互相取長補短,才把鄧艾的大軍被牢牢的阻擋在綿竹城外。
綿竹距離成都並不遠,經過兩日的急行軍,終於到達了綿竹,來不及休息,姜維讓羅憲帶著大軍在城外休整,自己則帶著霍弋準備入城與諸葛瞻等人商議對策。
而諸葛瞻,趙廣,黃崇等人早在城門口迎接,隨即一起入城。
鄧艾知道姜維帶五萬蜀軍支援綿竹,知道自己手裡的兵馬無法抵擋,加上援軍還需要些時日才能抵達,所以為了儲存實力,鄧艾率軍撤離了綿竹。
此前,鄧艾心急如焚地帶領軍隊一路疾行,一心只想直撲成都。沿途並沒有攻佔多少成都周邊的城池。最終鄧艾只能選擇退守梓潼,等待援軍的到來。
而城牆上的姜維等蜀軍將領看到這一情形後,並沒有選擇追擊。只因援軍一路上賓士而來,早已疲憊不堪。
而且,鄧艾指揮下的晉軍撤退得有條不紊,絲毫不見慌亂。如果此時貿然追擊,可能會讓蜀軍陷入困境,反而得不償失。因此,雙方都保持著警惕和謹慎,沒有進行交戰。就這樣鄧艾率軍退往涪縣。雖然沒有拿下成都,但好在在成都埋了一顆釘子。
鄧艾撤軍到涪縣後,加固城池,做好防禦,同時命人向鍾會求援,而此時郭淮和司馬略的兵馬又被司馬昭從荊州襄陽調回益州,此刻也剛到劍閣不久。
鍾會得知鄧艾的求援訊息後,得知姜維並不在劍閣。他立刻召集將領們商議,決定派遣郭淮率領兩萬人馬前往涪縣支援鄧艾,並命令司馬略在劍閣與蜀軍對峙,而他自己則親自帶領大軍跟隨郭淮身後,打算繞過劍閣,直取其後方。同時命令雍州各郡抽調兵馬前來支援。
如今,蜀軍大多集結在成都,所以梓潼,武都兩郡兵力空虛,這就給了晉軍突襲的機會,只要拿下梓潼郡,劍閣就是一座孤城。
因此晉軍在鍾會的帶領下,一路勢如破竹,拿下梓潼郡,同時分兵去攻打武都。
而姜維得知梓潼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