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魏晉戰爭5青州戰役(第1/2 頁)
而此時,趙松所部援軍正在趕往都昌的路上,而在行軍途中恰巧遇到了司馬青以及跟隨他突圍的隊伍。這時的司馬師可謂悽慘至極,身上的衣服破爛不堪,士兵們一個個士氣低落。趙松從司馬青那裡,獲知了一個震驚的訊息——都昌城已經被攻破!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趙松和司馬青都清楚,如果繼續前往都昌,不僅無法扭轉戰局,反而只會讓更多計程車兵白白送死、徒增無謂的傷亡。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趙松與司馬青共同商議對策。最終大家一致認為,當前最為明智的選擇便是立刻掉頭返回營陵。這樣一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同時也能儲存實力,以便日後再戰。
與此同時,佔領了都昌的魏軍經過整整一天時間的休整,士兵們的體力和士氣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復,漸漸有了些許元氣。然而,對於下一步的行動安排,文虎考慮到都昌的重要性,於是讓劉俊駐守都昌,防止晉軍發動襲擊切斷魏軍後路,儘管劉俊有點心不甘,情不願,還是接下了命令,文虎則叮囑他一定要守好都昌。此外,文虎讓丁溫全力協助劉俊進行防守工作,確保都昌萬無一失。
完成對都昌的部署之後,文虎親自率領著大批魏軍浩浩蕩蕩地朝著平壽方向進發。由於深知此次行軍途中可能面臨諸多未知的危險和挑戰,尤其是敵軍將領石苞以智謀著稱,因此文虎下令全軍務必小心謹慎,不得有絲毫鬆懈。
平壽與營陵之間的距離並不算太遠,一旦平壽遭到攻擊,那麼營陵的晉軍必然會陷入極度的恐慌之中。正因為如此,文虎深知自己此番行動必須慎之又慎,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導致全盤皆輸。
為了確保此次軍事行動萬無一失,早在出兵之前,文虎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決定派出數名騎兵,讓他們快馬加鞭地攜帶最新的作戰計劃趕往陶璜那裡,在信中文虎分析了他所遇到的一些困境,委婉的向陶璜討要援兵。這些信使一路上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只為能以最快速度將情報傳遞到給陶璜。
收到訊息的陶璜知道此事關係重大,絲毫不敢有所怠慢。他當即召集手下將領商議,並迅速做出決斷——派遣丁逸和王琦二人率領軍隊火速前去都昌支援文虎。
丁逸乃是從兵學院畢業的佼佼者,不僅學識淵博,更是在戰場上歷經過數次考驗;而王琦則出身將門世家,乃王凌之孫,王廣之子,自幼跟隨祖父和父親學習兵法韜略,實戰經驗亦頗為豐富。此二人皆曾參與過滅吳之戰,表現卓越,戰功赫赫,正因如此,陶璜對他們的能力充滿信心,堅信派他們前往定能助文虎一臂之力。
丁逸與王琦二人在接獲命令後,亦是雷厲風行,毫不遲疑。他們立即集結所部兵馬,帶領著這支精銳之師踏上了緊急馳援之路。
一路上,他們穿林過河,晝夜不停地急行軍。終於,經過數日艱苦跋涉,二人抵達了下密城。此時的下密城外正被晉軍包圍,形勢雖然算不上危急,但也給守將曹文帶來了很大的麻煩,丁逸和王琦二人商議後,準備在晉軍沒發現他們之前,出其不意地向晉軍發起了猛攻。
而守城的曹文聽到城外的喊殺聲,也率軍直接殺出城外,雙方對晉軍形成了夾擊之勢,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後,丁逸二人成功幫助守城的曹文肅清了城外的敵軍,解除了下密城的危機。
二人稍事休整,略作喘息,儘管身體依舊感到疲憊不堪,但深知時間緊迫、任務艱鉅,根本容不得他們有半分鬆懈。丁逸和王琦相互對視一眼,眼神交匯間傳遞著堅定與決心,隨後毫不猶豫地再次率領軍隊踏上征程,朝著都昌方向疾馳而去。
曹文靜靜地站立在城頭之上,目光緊緊追隨著逐漸遠去的隊伍。他心中默默祈禱著,希望這兩位同窗好友能夠順利完成使命,平安歸來。夜風吹拂著他的臉龐,帶來絲絲涼意,而他的神情卻顯得格外凝重。目送丁逸和王琦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後,曹文轉身匆匆走下城樓,迅速投入到緊張的防禦部署工作當中。
經過兩天兩夜的急行軍,丁逸和王琦終於帶領援軍抵達了都昌。此時的都昌城內,氣氛略顯緊張,眾人皆翹首以盼援軍的到來。當守城計程車兵發現遠處塵土飛揚,確認是魏國大旗後,興奮之情溢於言表,連忙向城中的將領稟報。
都昌的守將劉俊聽聞援軍已至,喜出望外,親自出城迎接。遠遠望見丁逸和王琦的身影,他快步迎上前去,滿臉笑容地說道:“二位將軍一路辛苦!快快進城歇息。”說罷,趕忙吩咐手下人準備豐盛的飲食,並妥善安置援兵休息之所。
待一切安頓妥當後,劉俊陪著丁逸和王琦走進營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