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獻策(第1/3 頁)
百年下來,蠻奴逐漸壯大,不再滿足於狹小的棲息之地,多次妄想侵入大昇國土,只是迫於他們朽戈鈍甲、計窮智短,所以屢屢失敗,但即便這樣,也是給大晟帶來了不少麻煩。
所謂強龍不懼猛虎,卻恐蚊蠅纏身,蠻奴一族便是這世上最噁心纏人的吸血蚊蠅,殺不完,趕不走,也扯不掉。
不過,這與削藩有何關係?
啟安帝不解:“難不成你想放蠻奴進城,去對付兩位藩王?”
“倒也不必如此。”
寧絕道:“微臣聽聞,勤王殿下年逾耄耋,依舊老當益壯,本朝如此能人實在少有,不如陛下以此為例,將大嶽、長隴兩座城池賞賜於勤王殿下,以示嘉獎。”
大嶽、長隴兩城是主要鎮壓蠻奴的屏障,誰成了城主,誰就得扛起與蠻奴作戰拉扯的重任。
啟安帝恍然大悟,只是轉念一想,又猶豫了:“但若勤王藉此與蠻奴聯手,或是他開啟城門,讓蠻奴進京,豈非更大的禍患?”
“陛下,蠻奴若能與勤王聯手,那也不至於跟大昇僵持這麼多年了!”寧絕道:“至於讓蠻奴進京,這更不可能,陛下莫忘了,勤王雙子,是死於誰之手,勤王對蠻奴一族,只怕是恨不得生啖其肉。”
二十多年前,勤王的兩個兒子,被蠻奴抓走虐殺,以皮作旗,以骨作鼓,在大嶽城下敲了半個多月。
當時,勤王還親自帶兵與對方打了一場,戰雖勝了,但他的兩個兒子,卻也是實實在在回不來了。
這麼一想,啟安帝也是茅塞頓開:“對啊,朕那王兄可是恨蠻奴得很,既如此,就讓他們相互廝殺去吧,無論最後誰得志,都削弱了他們手裡的力量。”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陛下能想到這一點,勤王只怕也不會坐以待斃!”寧絕補充道:“若只是單單鎮壓,勤王手裡的兵十年都削弱不完,所以,陛下可以讓遼東諸城城主給勤王找點事做,比如羌鄀、戎盧兩部的爭端……”
羌鄀和戎盧是位於遼東西區的部落,他們人口不多,但年年都因土地分割不均而鬥爭不斷,如果要對付勤王,將他們拉進來摻和一手,是再好不過的事。
啟安帝連連點頭,看著面前的少年越發欣賞!
處理完勤王,他又問:“那潞州的燕王該怎麼辦,他周圍可沒有虎視眈眈的小國和部落,借力打力的計策於他無用。”
兩個不同的人自然不能用一套方式對待,寧絕頷首,說道:“至於燕王,那就更簡單了,微臣聽說,近些年燕王殿下身子很差,已經到了大漸彌留之際。”
“那又如何?”
啟安帝嘆氣:“燕王叔是不久於世,但他生的幾個兒子都不是善茬,尤其是世子安明櫪,野心昭昭,手段狠辣,聽聞死在他手裡的人,沒有一千也足八百。”
“不僅是世子安明櫪,三殿下安明玧,四殿下安明訾,燕王孫安承權,都是潞州赫赫有名的人物。”
寧絕接過話茬:“但是陛下,所謂一山容不得二虎,更何況是那麼一群各有長短的獨狼,燕王殿下尚且在世,他們已經是鬥得難捨難分,一但燕王長辭,那潞州肯定會掀起軒然大波。”
啟安帝沉默了,這件事他也與太傅眾人商討過,聞大將軍提議在燕王逝世、潞州大亂時趁機揮兵南下,一舉攻下潞州。
但此法很危險,因為燕王子孫雖有爭端,可一旦外敵侵入,難保他們不會達成共識,放下各人爭鬥,聯手共御強敵。
所以,啟安帝很苦惱:“就算潞州大亂,我們趁機而入的機會也不大。”
寧絕淺淺一笑:“不需什麼趁機而入,他們要鬥,就讓他們鬥去,我們隔岸觀火,只需添兩把柴就好。”
“添柴?添什麼柴?”
“助火的柴。”
寧絕道:“嗣王之位,世子安明櫪不一定能坐上去,他的兩個弟弟心機深沉,各自都有榮登寶座的打算,所以,我們可以從中挑出一人,以利誘之,只要他答應在繼位之後交出一半兵權,那我們就可以幫他奪位,剷除異己。”
只要那一半兵權交出,那剩下的一半便無足為懼。
啟安帝沉眸想了想:“可對方不是傻子,考慮到失去一半兵權,日後肯定會被削藩,他們怎麼可能會同意?”
“所以啊,這就需要陛下的承諾了。”
寧絕道:“只要陛下許諾,十年內絕不削藩,以此為交換,讓新任嗣王安心,那他還有什麼可猶豫的呢?”
畢竟,爭不到王位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