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開局保下岳飛,啟昏君逆襲之路 > 第189章 ,/.

第189章 ,/.(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開局一書生:從敬夜司獄開始從崩壞前文明開始的無限之旅起飛,從1973年開始穿越賈璉之慢節奏生活華夏最強主播:從主播到全球帝王系統!我有召喚軍火異能穿越之鐵血捕快沉默的戰神大唐鎮國公明末風雲:亂世殤歌三國之現代魂快穿之非炮灰女配晉世傳奇之雄霸天下四合院:當穿越者遇到傻柱重生我掌梁山,沒宋江什麼事了鷹揚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馬其頓王朝大明英宗朱祁鎮紅樓:王爺又雙叒叕娶妻了穿越後我還是戴黃盔穿黃袍三國:人屠現世,請諸位赴死

對比於大唐和五代的藩鎮之亂,不得不說太祖趙匡胤看在眼裡記在心中。

“杯酒釋兵權”的出現,等同於用懷柔手段剝奪功臣、宿將的軍職,隨後對武將依舊倍加防範。

太祖太宗時期對於開國武將或許還有較大依賴,重文抑武至少不是特別明顯。

而到了守真宗仁宗時期,此時江山穩固,且君王深受儒家文化影響,便更多依賴文臣施政。

由此便出現了以科舉出身為主的文官崛起。

並一躍成為朝堂政治的統治力量,且代代相傳。

“澶淵之盟”後對遼戰爭的結束,大宋邊防壓力緩解,迎來了極長時間的穩定。

隨之而來的便是文臣以州府長官兼管駐軍的方式不斷增加。

文臣兼管武備,由此說明大宋以文馭武規則已正式產生,也反映出統治大宋朝堂已然突破了武將掌軍的傳統。

到了仁宗時期,文官士大夫主政的朝堂格局更為鮮明,朝廷各方面的重要職責已皆由文臣承擔。

文臣的地位此時在大宋可謂是盛極一時,相權對於皇權的制衡也是極為誇張。

因而在仁宗朝時期,皇帝的諸多想法難以得到真正實施。

繼而出現了皇權、相權甚至臺諫這三權分立之勢,於朝堂而言便是效率低下,最終難有作為。

以文馭武?

或許這是開國前幾代君王不得已而為之的策略,卻著實不符合當下的時宜。

畢竟以文馭武也好,重文抑武也罷,對於任何朝廷而言都失去了文治武功的平衡。

文武之道本就是一張一弛,文可安邦武可定國,不可偏廢。

趙構正是看清楚了這樣的弊端,才當著眾人推翻祖宗之法。

而眼下又正是北伐之際,如若不給武將正名,恐大戰之時無權威可言。

“自真宗朝以來,朝廷便是推行“為與士大夫治天下。”然朕以為應是“與忠臣良將治天下。””

趙構這番話便是向眾人道出了一個事實,糾正前代君王們一直奉行的重文策略,轉而朝著平衡的方式進行。

對於王朝或者皇帝而言,忠心是排在第一位的,能力是排在第二位的。

因此只要是忠臣良將,不管是文是武,能夠為國分憂便可。

仁宗真宗時期,文臣基本掌握了國家各個方面的主導權。

文臣成為樞密院的領導者,承擔朝廷軍務機要與決策。

文臣成為臺諫的領導者,擔負朝堂的風紀與整肅。

文臣成為中書門下的領導者,承擔著朝廷的行政事宜。

而其惡果便是導致軍國決策的保守與消極,制度僵化效率低下,並且形成結黨從而禍亂朝綱。

“官家英明,臣等定當竭盡全力,為大宋赴湯滔火!”

趙構的這些話再次讓眾人感動,於是異口同聲回應道。

趙構望著吳璘和虞允文動情的說道:“西線不比中原,地貌崎嶇不平且西夏虎視眈眈,兩位愛卿不可掉以輕心才是。”

其實他非常清楚西線的難處,不單單地形複雜,所處的區域也也是非常複雜。

西北自古就是眾多遊牧民族的聚居之地,匈奴、鮮卑、回紇、突厥、沙陀、党項等等都曾經活躍於此。

這些民族也建立過強大的政權來對抗中原王朝,有些甚至是眼中釘肉中刺。

但是許多都在一輪又一輪的征戰中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而中原漢王朝卻能夠一直屹立在中原大地。

但是對於此時的大宋而言,西北最大的對手便是西夏。

雖說派遣胡銓出使西夏,以期透過安撫之策來阻止其援助金國。

然而局勢的發展很難預判,一旦西夏發現大宋滅金的動機,出於唇亡齒寒的心理援金是必然趨勢。

因此川陝軍不僅僅要北上西進,還要阻擋西夏,可見二人身上的重擔。

“請官家放心,西線必定能為全域性助力,絕對不拖後腿!”

吳璘作為西線主帥,自然要向官家表明心跡,以彰顯北伐擔當大任的決心。

“神武軍原本就是預備之用,一旦西線吃力,韓卿可酌情調遣!”

或許讓趙構最為擔心的還是西線,畢竟西夏的實力確實不容小覷。

在樞密院的北伐方略之中,三線大軍分別擔當攻擊的主力,神武軍則是預備隊。

一旦哪路出現吃力的狀況,則神武軍可派遣一部馳援。

目錄
這個國運有點詭開局解鎖滿級裝備,殺穿絕區零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