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第1/2 頁)
報復一番。
對於大宋的咄咄逼人的態勢,面對著與高麗糾纏不清的戰事,金國難免會感覺趙構的趁人之危。
國與國之間本來就是利益為重,維護各自的利益罷了,也就不存在所謂趁火打劫。
當年宋金聯合滅遼,遼國滅亡之後便是宋金對峙,金國又何嘗有過所謂君子道義。
這個道理趙構自然是明白的,金人自然也明白。
只不過對於眼下的局勢,越是接近議和越不能掉以輕心,畢竟防人之心不可無。
“眼下雖是議和時期,防範金人不可鬆懈。議和之後屢有挑釁也屬正常,同樣萬萬不可鬆懈。江淮重任朕已全權託付於卿,切莫大意!”
“另朕差遣王德為江淮宣撫副使,乃是用一老將輔助於卿,萬事多商議,萬萬不可獨斷專行!”趙構一番意味深長的話頗有深意。
既有對劉錡無比的信任,也有利用王德來平衡江淮的意味。
畢竟江淮屬於戰略要衝,劉錡雖然能夠獨當一面,但畢竟還達不到岳飛那個高度。
因此利用王德的經驗和對江淮的熟悉來讓江淮更穩固,也讓劉錡有些緊迫感和壓力。
這樣一來,主帥與副帥之間會有個磨合與平衡,同時遇到關鍵戰事江淮也能夠有更多人站出來肩負責任。
“臣感激官家為江淮著想,如此一來便是如虎添翼。王德乃是老將,對朝廷和官家忠心耿耿,在江淮的名氣也非常之大。臣遇事定當與其共同商議,一起勠力同心,共襄大宋!”劉錡何嘗不知道官家派遣王德的深意。
自己雖然之前率領八字軍取得對金大勝,並且已然打出了不少名氣,但資歷實在太淺。
無論是在朝為官還是行軍打仗,資歷都是一張無形的網,對於個人影響非常之大。
自己與張俊和劉光世等人相比較,雖然指揮作戰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名氣與資歷相距甚遠,江淮重任沒有落在張俊等人手上確實難免產生非議。
而此時官家用王德這樣老資格的將領來輔助自己,那便能夠堵上許多軍中將領的嘴。
王德的任命可以說是朝廷和官家玩的左右平衡之術,只要自己有事多與王德商議,那便不會存在擅專的惡名,就不會讓朝廷和官家猜忌。
“好好好!劉卿能如此想,朕心甚慰!王德在江淮經營多年,部將下屬眾多,合則雙贏,鬥則兩敗。武將場不是朝堂,一定是清清澈澈,切不可將朝堂那種暗中博弈之風引入。”
趙構此時還不忘敲打一番,雖然和劉錡此時是姻親,並且絲毫不懷疑他的忠心。
但身居高位容易迷失自我,也難免被幕僚或者部下拉下水,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
站在趙構自身的角度,戰略佈局已經到了現在的狀況,每一步每個人都是經過反覆思量的結果。
但凡有一個點或者一個人出現了問題和偏差,那麼勢必會要花很多時間去修復和調整,這個時間成本太高,已經不容許他有這樣的時間去修復。
因此對於關鍵環節的關鍵人,趙構都是非常謹慎和重視。
從保下岳飛以及對於岳家軍的封賞,從擢升劉錡以及與其結成姻親,從重新啟用趙鼎以及其背後的一干人等,從創設神武軍以及提拔李顯忠,這些無疑都傾注著趙構的一番心血。
這些關鍵人都是他賴以倚靠的,所以對於朝廷和趙構而言,確實容不得半點差池。
“臣銘記於心,始終牢記武將之根本,不幹政,不沾歪風邪氣!”
對於官家習慣性的敲打,劉錡已經非常習慣,他要做的便是言行一致,讓朝廷和官家放心才是根本。
“江淮諸軍現已如何?”趙構問道。
不得不說這個問題很大,也體現出官家的問話技巧。
對於御前軍江淮諸軍需要了解的地方很多,那麼就看你這主帥有沒有什麼重點,能不能瞭解朝廷和官家最想知道的是什麼。
“回官家話,江淮諸軍目下以八字軍為重灌騎兵,繳獲與南馬以及禁軍抽借,攏共萬餘。其餘各地駐紮兵馬皆以馬步軍協同,分散佈防壽州、楚州與光州一線,建康與揚州駐軍則為預備增援之軍。”
“目下各部號令一統,兵員齊整,枕戈待旦,毫不鬆懈!”
自從韓世忠建立背嵬軍,在岳飛手中大發神威之後,建制重灌騎兵便是各路大帥的建軍方略。
劉錡自然也不會例外,做為手中最熟悉也最能打的八字軍,將其整體建制為重灌騎兵成為核心力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