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成親(第1/2 頁)
“吉時已到,起轎!!!”隨著這聲響起,李雪坐在轎子裡內心緊張,但回憶著兩人相識的種種,甜蜜湧上心頭。
若說最近什麼事兒最拉風,自然是這三皇子娶親,娶的是戶部尚書家的嫡女李雪,兩人郎才女貌,武藝相當,曾一起練武,曾一起打敗打怕過炎治軍,一起榮譽歸來,一起面見過皇上皇后太后,一起接受皇族之人的祝福,他們的車隊繞著盛京城一週,來圍觀的人都讚歎不止。
就單看那提著箱子的棍子就能看出,這箱子有多實誠,多沉,一定裝的聘禮滿滿的,連棍子都壓彎了,眼瞅著都要折了。
再看嫁妝,不僅皇后有賞,大公主有賞,太后還有賞,皇上更加重視,一箱箱的賞賜在成親前一天堆滿了李雪家的小院,讓李雪的父母高興的合不攏嘴,這是天大的賞賜,天大的臉面,女兒這般出息,當父母的肯定高興。
李雪看著眼神關切的父母,心中很是幸福,這輩子,自己很感激,感激地府老天給了自己一個重新活著的機會,讓自己感受到什麼是親情愛情和友情,讓自己懂得什麼叫來之不易的自立自強,沒法再想了,三皇子府到了......
周禮規定,士人婚禮有六項內容: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稱為六禮。
李雪這才真正體會到了這裡的婚禮有多複雜。她科普了一下普通人的婚禮是這樣的:
第一步議婚:議婚重視的是女子的名字,用女子之名占卜婚姻是否吉祥,故有問名之禮。這裡重視的是生辰八字,在家世嫡庶相貌等基本條件相互認可的前提下,雙方過門帖、庚帖,門帖書祖宗三代的籍貫、職位、功名等,庚帖書自家兒女的生辰八字。八字經核算互不衝犯,議婚即告成功。
第二步是定婚:議婚成功後進入定婚階段,首先是小定,由婆家出一名全福太太,即丈夫子女公婆俱全的中老年婦女,將小定禮送往女家。小定禮在宋治朝重視如意。放定之日,姑娘盤腿端坐在炕上,由全福太太將戒指或如意親手交給姑娘,這門婚事就算是正式定下來了。之後就是大定了,時間通常在擬定的迎娶之日的一百天以內,主要內容是男方將聘禮送往女家,並商定迎娶日期,告知親朋好友等事。大定禮中必不可少的是一隻雁,如果實在沒有雁,鵝也可代雁。
第三步是結婚:迎娶之日前一天或者當天,女方要將姑娘的嫁妝送往男家。嫁妝以抬論,民間富貴人家,總要送上一份“全堂”嫁妝,即六十四抬;至少也要“半堂”,即三十二抬。嫁妝種類從田畝產業到痰盂夜壺以至於破鞋爛襖子種類俱全。至於親迎,重古禮,“以婚為期”,迎娶新娘必定在晚上,而且一定要趕在子時之前將新娘迎進家中。如果過了子時,新郎新娘行過合巹後就必須退出,等到第二天晚上才可以同房。
因為古人認為子時之後陽氣漸生,不利於陰陽平衡。若如此,新娘就必須在炕上呆上一整天,因為習慣要求新娘在同房之前不得下地。所以姑娘在上轎之前,基本不吃東西不喝水,頂多吃幾個雞蛋充飢,就是為了一旦誤了吉期不致引起個人問題的難堪。
迎娶是坐轎,通常是紅呢大轎一頂迎新娘,新郎和四名或八名送親老爺則騎馬前往。花轎可以用八抬,不受官員平時用轎子只能四抬的限制。
婆家的全福太太要先乘車前往女家,和女方的送親太太一起為新娘上頭。新娘上轎前要穿婆家送來的破舊棉襖,越破越好,如果婆家沒有就會去找至親世交借。當然棉襖穿在裡面,外面還是會罩上鮮豔的新褂子。腳上穿藍布鞋,蓋以藍黑為正色也。迎娶時以貼囍字牛角燈前引,樂隊儀仗設而不作,和鄉間的吹吹打打決然不同。新娘進門之後,並沒有拜見來賓的習俗,更不會敬酒地應酬,賓客祝賀的物件,是新郎的父親而不是他本人。至於拜天地、坐帳、喝合巹酒、吃子孫勃勃等,都在喜房中由送親太太和迎親太太操持,新娘拜見公婆則在第二天,古板點的人家甚至堅持古禮“娶婦三日,始見舅姑”。
皇子婚禮則有不同,就像他們兩個。
第一步是指婚:皇室婚禮沒有議婚的過程,而由皇帝指婚代替。皇子長到15歲一般就要成婚。婚姻由皇帝在入選的秀女中指定,內務府行文欽天監選取指婚吉日,並開列幫辦婚禮的官員與命婦名單。屆時,贊禮大臣陪同選中的女子的父親穿蟒袍補褂到乾清門東階下,女子的父親面北而跪,贊禮大臣面西站立宣讀聖旨:“有旨,今以某氏女作配皇子某為皇子妃。”皇子妃父親承旨,行三跪九叩禮後退出。擇日皇子穿戴蟒袍前往皇子妃家見其父母,內大臣、散佚大臣、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