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第1/2 頁)
“請殿下吩咐!”
周勇堅神情中透著一絲期待。
“命你將手下分成各個小隊,奔赴各大城池,一路將流民,乞兒,只要是喪失田地的無業人員,和活不下去的百姓。”
“願意來皇莊做事的,儘可能收攏。”
“是,屬下這就去辦!”周勇堅毫不猶豫應道。
“等等!”
叫住這個急性子典軍,思考一番後,開口道:“如果有流民聚眾為匪者,能勸降則勸降,執迷不悟者,記下位置報與我。”
“屬下謹遵殿下吩咐,請問殿下可還有別的囑託!”
“走之前,先去劉泉那裡領取一些錢財,再去找馬周請教一番具體如何做!”
“殿下,馬周是?”
周勇堅一頭霧水,他剛來皇莊認識的人不多。
“找劉泉!”王夜淡淡回應。
“遵命!”周勇堅應聲而去。
等典軍周勇堅走後。
讓小愛將最近破解開的公共倉,儲備物資的資料調出,看有哪些能用的東西。
他可沒忘記貞觀四年多地大旱,蝗災,秋季,三洲大水,多災多難。
就這種情況還發展個屁。
就說發展工業吧,你不是有技術就行,更重要的是得有人口。
工業程度越高,完整工業體系需要的人口就越多。
像是後世的西方國家,根本支撐不起完整的工業體系。
如今的大唐天災,這麼折騰下去,別說工業了,農業都是一大難題。
整個貞觀年間,就貞觀五年無大災記錄。
貞觀五年的糧價大跌,是因為豐收?
他更相信是人死的太多了,需要的糧食少了。
種過糧食的農民都知道,老天爺風調雨順的時候真不多。
後世關中地區,一到收糧季節就是連陰雨,這是連後世都無法解決的問題。更何況是完全看天吃飯的古代。
而史書中記載的貞觀四年關中大旱。他必須得想想辦法,拯救更多的人。
不然等大唐人口增加,得等到猴年馬月去了。
至於為何是他想辦法,當然是老李沒辦法。
貞觀元年大旱之時,《新唐書》語:“元年十月丁酉,以歲飢減膳。”
貞觀二年六月庚午,以旱蝗責躬,大赦 三年正月丙午,以旱避正殿。六月戊寅,以旱慮囚。四年二月丁巳,以旱詔公卿言事。
您沒看錯,這就是初唐對災難的無力。
甚至到了迷信釋放囚犯,祈求上天降雨的地步。
為了解決旱災,他不得不將改良筒車,做了一個最細緻的,可行性方案。
當然還有打井技術,包括基水的大井。
不只包括了華國古代近代的技術,甚至包括了一些國外的改進技術。
例如水車,有些地方水力不足,難以帶動大型的水車工作。
巴鐵就在水車旁加了一組齒輪用牛拉。
在大唐,只要有設計方案,大型木質齒輪也不難製作,完全是可行性方案。
蝗災治理方案,王夜曾向二鳳介紹過。
如今再度事無鉅細的補全一些,如提前捕殺,幼蟲怎麼找。
甚至農閒鼓勵婦女、兒童捉蝗蟲,餵養家禽。
或皇莊與朝廷低價收購,普及蝗蟲的食用價值,藥用價值。可謂做到了完全沒一點私心的全力幫助。
或許會有人說,應該收購蝗蟲賣錢。
運輸,儲存,油炸,哪樣看都不合算。
賣高價,百姓不會買你的,自己就會去捉。
富人階級且不說接受能力,就指望長安城那點富人,能賣出去多少?
“有這時間去挖個礦不好嗎?”王夜心中暗自思忖。
之所以提供了低價收購方案,完全是低價回來當蛋白質喂家禽,讓他們多個選擇罷了。
抱著雞肋的心思,有就收,沒有就算。
正當他為貞觀四年災害當牛馬之際,時間不知不覺就到了傍晚。
坊市閉市,茶莊收益由王府安排的一隊侍衛,將一堆堆的銅錢,布匹運回皇莊。
他已經收到今日的茶莊賬目。
“殿下,今日茶葉營收摺合銅錢一萬三千多貫,茶具和定製瓷器營收,摺合銅錢六萬九千多貫。”
巧兒小臉通紅,激動的向齊王稟告著。
王夜十分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