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攻堅克難,砥礪前行(第1/1 頁)
第三百二十章:攻堅克難,砥礪前行
文化交流基地的建設工程熱火朝天地進行著,可剛解決產權糾紛,新的麻煩就接踵而至。在改造廢棄工廠時,建築團隊遭遇了複雜的結構改造難題。這座工廠建於幾十年前,建築結構不符合現代公共建築的安全和功能需求,要將其改造成集展示、交流、學習為一體的文化交流基地,需要對內部結構進行大規模調整。但在施工過程中,拆除部分舊牆體時,發現建築整體穩定性受到影響,繼續施工可能導致安全隱患。
大兒子得知情況後,立刻召集建築專家、工程師和施工團隊負責人召開緊急會議。專家們圍坐在會議桌前,對著建築圖紙激烈討論,提出各種解決方案。有人建議採用外部支撐結構來穩固建築,但這需要大量的鋼材和時間,成本高昂且會延誤工期;有人提出在保留部分關鍵舊牆體的基礎上,進行區域性加固和改造,但具體的技術實施難度較大。經過數小時的商討,一位年輕的工程師提出了一個創新的方案:利用新型的碳纖維加固材料,對建築內部結構進行微創加固。這種材料不僅強度高,而且施工方便,能最大程度減少對原有建築的破壞,同時不影響整體的改造進度。大兒子聽取了各方意見後,決定採納這個方案。施工團隊迅速行動,經過幾天幾夜的奮戰,成功解決了結構改造難題,建設工程得以繼續推進。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文化交流基地建設到一半時,資金短缺的問題再次出現。前期的土地購買、設計費用以及解決結構難題的額外支出,讓原本的預算捉襟見肘。大兒子再次踏上了尋找資金的艱難之路。他與之前的贊助企業溝通,說明專案的重要性和目前面臨的困境,爭取到了部分企業的追加投資。同時,他積極向文化產業基金和相關政府部門申請專項扶持資金,準備了詳細的專案報告和資金使用計劃,闡述文化交流基地對促進當地文化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重要作用。經過不懈努力,終於獲得了一筆關鍵的資金支援,確保了建設工程的順利進行。
在文化教育公益活動方面,小女兒帶領志願者團隊來到了一個偏遠山區開展教學活動。這裡的孩子們生活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對外部世界的文化了解甚少,而且當地的方言和生活習慣與志願者們差異巨大,溝通成了一大難題。志願者們精心準備的課程內容,孩子們理解起來非常困難,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小女兒意識到,必須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對課程進行調整。她組織志願者們深入當地村落,與村民們交流,瞭解孩子們的興趣愛好和認知水平。在與一位當地老人的交談中,小女兒瞭解到孩子們對傳統的民間故事非常感興趣。於是,她和志願者們將多元文化知識融入到民間故事中,用生動有趣的方式講述給孩子們聽。同時,他們還邀請當地的民間藝人參與教學,讓孩子們在學習多元文化的同時,也能更好地傳承和弘揚本土文化。
此外,公益活動的物資運輸也遇到了麻煩。由於山區道路崎嶇,交通不便,捐贈的書籍、文具和教學裝置等物資在運輸過程中多次受阻。小女兒積極與當地政府和運輸公司溝通協調,爭取到了政府的支援和運輸公司的優惠政策。他們組織了一支由當地村民組成的運輸隊伍,採用人力搬運和小型車輛運輸相結合的方式,克服了道路困難,將物資順利送達學校。
在大兒子和小女兒的努力下,文化交流基地的建設和文化教育公益活動雖然面臨諸多困難,但都在逐步推進。他們深知,在全球多元文化教育的道路上,困難永遠不會消失,但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夠實現自己的目標,為多元文化的交流與傳承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