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孺子生來愛讀書 少年偶得離奇夢(第2/4 頁)
老師把精神抖擻的“擻”錯讀成“摟”,老師唸完了這一句,學生們都跟著老師一樣念,因為程啟琨提前預習了課文,“擻”是生字,他查過字典,所以他知道老師唸錯了,當同學們跟著老師念精神抖“摟”時,他故意提高嗓門念精神抖“擻”!為的就是讓老師聽到;老師聽到了,下一次再念到這一句便改唸精神抖“擻”了,因為老師知道程啟琨平時學習很認真,沒有把握不敢不聽老師的話。下課後老師趕緊查了字典,確認了程啟琨的讀音正確,還專門向程啟琨說:“是你念的正確,我的小秀才。”同學們都聽見老師管程啟琨叫“小秀才”,其實小學生們都不知道 “秀才” 是啥意思,不過往後程啟琨“小秀才”的外號倒是被同學們傳開了。
程啟琨善於朗讀,他讀書聲音洪亮,帶有感情,發音準確。老師最喜歡聽他讀書,在課堂上經常讓他讀課文,一次因為讀課文還鬧了一個笑話。一天下午放學前,老師佈置學生提前預習明天要講的新課文——毛主席的著作:《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程啟琨很聽老師的話,當晚認真預習了課文,次日上午上課剛開始,老師說道:“在講課之前,我先考察一下同學們是不是預習了課文?”於是便讓程啟琨讀新課文,程啟琨流利地讀完了課文,這時一個比程啟琨大兩歲的男同學舉手,老師問他怎麼回事?他說:“程啟琨讀錯了,”老師問:“哪裡錯了?”那個學生說:“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折’他讀成了分‘析’。”“譁——”,同學們都樂了,老師問他:“你預習課文了沒有?”他低著頭說:“沒有,”老師把他嚴厲地批評了一頓:“錯的是你!什麼分‘折’?應該是分‘析’才對嘛!以後不要不懂裝懂!知道嗎?”那個同學應道:“嗯,知道了。”以後同學們給他起個外號叫“分折”。老師藉此機會給同學們講解了“析”和“折”的區別:“同學們注意這兩個字的區別:‘析’是木字旁,意思是劈、刮,分開、分散,分析、辨認,它的組詞有:分析、賞析、剖析等;‘折’是提手旁,意思是斷,虧損,它的組詞有折斷、摺疊、折本、折耗、挫折等。大家都聽明白了嗎?”同學們齊聲答道:“明白了!””
由於程啟琨學習認真,無論做作業還是考試,很少出錯,贏得了老師的信任,經常替老師判作業。
程啟琨剛升四年級,換了一位男老師,他是退伍軍人,很認真,很嚴厲,學生都怕他。他給學生上軍體課格外嚴格,集合、列隊、走步等一切都按軍人的要求訓練,操場集合列隊時隊伍整的就是直線跟方塊,在課堂上全體學生的坐姿必須一致,挺胸抬頭,非常精神。程啟琨對此特別喜歡,透過訓練感覺自己也像個軍人似的!學生們放學後路上依然走得整整齊齊。程啟琨把那時訓練的走路形成了習慣,長大了也一直保持著,後來他當了醫生,見他走路的精神勁兒還有人以為是轉業的軍醫呢。
1969年3月,珍寶島戰鬥爆發了,全國上下都憤怒聲討蘇修社會帝國主義,戰備緊張起來。為了防範可能發生的核戰爭,根據上級的指示精神,全民動員,每家每戶都要挖一個防空洞。到了深秋時節,12歲的程啟琨已經上四年級了,個子雖然不高,幹活還挺有勁兒的,他和哥哥一起在家院子裡挖了一個防空洞,因為院子小,防空洞不能挖太大,勉強能夠裝下自家人,並且只有一個洞口。有個同學家的後門口外場地比較寬闊,挖的防空洞很大,而且有入口和出口,洞裡還帶拐彎、分叉,很好玩。一天下午放學後,那個同學約了程啟琨和幾個小夥伴們去他家防空洞裡玩捉迷藏,洞裡面黑漆漆的,尤其是分叉裡邊更黑,從外面一進去什麼也看不見,程啟琨就藏在了一個分叉的小耳洞裡,不敢出聲,大家都沒找到他,不成想他在裡邊貓著貓著就睡著了。
眼看天色將晚,夥伴們都散了,各回各家,誰也沒注意程啟琨,以為他已經回家了呢。已經天黑了,程啟琨還沒回家,媽媽爸爸哥哥姐姐四處找他也找不到,大家都很著急。
再說程啟琨很快進入了夢鄉……他隱隱約約來到一個地方,是一座很高很美麗的大青山,山上有很多樹木花草,鬱鬱蔥蔥,鳥語蟬鳴,還有小溪流水,景色好不迷人!程啟琨和幾個小夥伴一起上山玩耍,五個人只有他一個男孩,四個女孩都比他小,程啟琨覺得自己是她們的大哥,邊走邊照看著她們,一邊玩兒一邊給她們講故事。他們順著羊腸小道往山上走,不知怎的,走著走著他們的個頭越來越高,很快長成了二十幾歲的青年,程啟琨都有了小鬍子,說話的語聲也變粗了,四個女孩見程啟琨長得帥氣又和善,對她們還很體貼,都爭著和他親近。
他們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