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媽媽操勞最辛苦 神童震驚小學堂(第3/5 頁)
說“車軲轆嗞兒嗞兒轉”,他說“車軲轆賊賊轉”。從小說話一直就這樣,家裡人也沒怎麼當回事兒,以為他長大就會好。如今他已經七歲了,仍然沒有改好的跡象,媽媽擔心他老這樣說話,那可不行,長大了會被人笑話,再說,口齒不清以後怎麼讀書?所以,媽媽下決心對小琨頭進行校正。媽媽平時很忙,沒時間管他,每到做午飯、晚飯的時候,媽媽讓小琨頭在灶前站好,一邊燒火做飯一邊教他說話,專門對他說不清的那幾句話反覆進行校正,媽媽說一句,讓他跟著學一句,說錯一次媽媽就用燒火棍打他一下,然後再重複說,說錯了就再打,不許他哭,媽媽說越哭就越打!就這樣教了三個多月,一方面是媽媽逼的緊,一方面也是小琨頭用心學、用心改,他說話不清的毛病終於校正過來了!不但口齒清楚了,而且說話還非常流暢,媽媽的良苦用心總算沒有白費,這次校正為他長大以後學習和成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那時村子都叫大隊,大隊下設生產小隊,大隊沒有托幼教育機構,小琨頭的學前教育是從被窩裡開始的,啟蒙老師就是哥哥程啟發。冬天很冷,夜很長,屋裡窗臺上點一盞煤油燈,為了節省燈油,一般很早就睡,早上醒的也早;那時家裡沒有條件每個人一條被子,小琨頭一直是跟哥哥共同蓋一床被,睡前和早上醒後睜著眼沒事,哥哥便有一搭沒一搭的教小弟學習一些簡單的語文算數知識,程啟發的學習成績是很好的,有時白天有空了,就像過家家一樣,玩老師給學生講課的遊戲。誰知小琨頭對這些很感興趣,天生喜歡學習,記性還特別好,一教就會。
小琨頭酷愛讀書學習是與生俱來的,他經常翻看哥哥用過的一年級課本,有不會的就問哥哥,不久,小琨頭已經認識了很多字,比如:公社、紅旗、爸爸、媽媽、哥哥、弟弟、姐姐、妹妹、人口手、大小、上下、左右、前後、天地、吃飯、喝水、生活、運動、學習、牛羊馬豬狗還有自己的名字等等,都會讀會寫會背,上學前,他已經把漢語拼音字母都背誦的滾瓜爛熟,並基本學會了漢語拼音方案;還把“小九九”熟記於心,兩位數以內的加減法和單位數乘法都計算得很準確,這讓他以後讀小學有了一定的基礎。
時間很快,轉眼到了1966年1月,那時大隊有一所小學,有一至五年級共五個班。因為學制縮短了:小學五年、初中二年、高中二年。一月份至十二月份為一個學年,每年的一月份入學,次年一月份升級。第五生產小隊社員老杜的女兒從鎮上中學畢業兩年多,已經是個十七八歲的大姑娘了,舉止文明,落落大方。她看到大隊小學校正缺教師,便主動找大隊書記毛遂自薦,那時全大隊算起來中學畢業生真是鳳毛麟角,書記正為找老師的事發愁呢,很爽快就答應了,讓她先教一年級,而且還得自己招新生入學。那時山村還比較落後,好多家長對孩子讀書的事都不重視,有的孩子已經十一二歲了還沒入學。大隊部有戶口冊,小杜老師按戶口冊把全大隊符合入學年齡卻未入學的孩子都登記下來,共有三十幾個,其中就有8歲的小琨頭,大多數孩子都比他年齡大,甚至有的大三四歲呢。小杜老師挨個串門找家長,苦口婆心做動員,講了很多上學的好處和必要性,說如果孩子沒文化將來是吃不開的,有了文化才會有本事、有出息,還可能有好工作呢!並特別講明不用交學費,也不交書費,因為根本買不到新課本,新生只能自己找哥哥姐姐用過的一年級語文、算術課本。小琨頭媽媽是開通人,解放初也曾上過掃盲班,認識幾個字,思想不落後,她知道小琨頭身體雖然不強壯可他智力還不錯,杜老師沒費多少口舌媽媽就答應讓小琨頭去上學了。
媽媽用一條破毛巾對摺後把兩邊縫上,又在口邊縫上兩個布條做帶子,一個簡易的書包便做好了,又準備了一根半截鉛筆、半塊橡皮和一個白報本,哥哥為小琨頭準備好他用過的一年級《語文》《算數》課本,都替他裝進了書包。開學那天早上,小琨頭把書包胯在肩上高高興興到了學校。一看,教室非常簡陋,沒有桌椅板凳,大隊派人用土坯壘了些課桌,表面抹了一層石灰,學生都是自己從家裡帶著凳子上學;教室前面牆上的黑板也是用石灰抹的,表面刷了一層墨;幾個破舊的窗戶都糊了新窗戶紙,整個教室最亮眼的就是黑板上方貼著一條大紅紙橫幅:“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冬天很冷,教室中間有一個鐵爐子,離爐子遠的同學經常凍得小手通紅,寫字都不聽使喚。
當時的課程只有語文、算術、軍體(那時體育課稱為軍體課),偶爾也學唱歌。
杜老師是小琨頭他們一年級的班主任,她只負責這一個班,所有課程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