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不中狀元不罷休(第2/3 頁)
第一甲錄取三名,第一名俗稱狀元,第二名俗稱榜眼,第三名俗稱探花,合稱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稱傳臚。
考中狀元可以說難於上青天,對於一般人來說能考中秀才就是祖上積德了。
二個月後,安生參加會試,如願高中會員。
又是二個月後,安生參加殿試,信心滿滿的他卻只考中第一甲第二名“榜眼”。
安生的策問篇是:“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他提出:“民是國之根本,食是民之根本,要強國必須先富民。”
要解決“食”的問題,必須從水利灌溉、種子、農具、種植方式方法以及種植技術等方面入手。
安生分析了東來國糧食種植的現狀、存在問題,並提出了對策,主要內容如下:
一是興修水利,疏通河道。洪水來臨時可以快速洩洪,避免水災;枯水季節能夠調動儲備水源,保證農田灌溉,避免旱災。
二是培育良種,提高糧食產量。東來國地大物博,但農作物種子良莠不齊,不少地方產量低就是因為種子的問題。
建議由官府出面,從優質高產的地方,調撥種子出售或置換給低產地區農戶。
三是由當地駐軍參與,開墾良田,租給無田可種的流民,增加糧產。
四是官府組織種糧能人,為種植經驗不足的農戶和租田的流民傳授種植經驗。
五是因地制宜,按土壤土質的特性,從國外引進一些優質品種在國內栽種。
六是減稅三年,讓農戶休養生息,有足夠的錢來提高糧產。
七是提高農具質量。不少地方用於農具的鐵質太差,用不了多久就開裂,導致農活耽誤,不少農戶因此不能及時種植,影響糧產。
而東來國近年來發現了大量精鐵礦,但這些精鐵礦都控制在軍隊手中。
可以在保障軍備生產的基礎上,適當讓出一部分精鐵礦交由地方官府開採,供應各地鐵匠鋪,提高農具質量,從而促進糧產提高。
………………
不得不說,安生的建議非常中肯,不失為東來國富民強國的良策。
這些建議的提出,安生是下了許多功夫的,為此走訪了許多地方的農戶,得知了農戶最迫切的需求。
考取榜眼可以說是人傑中的人傑了,但安生的目標始終是狀元,所以悶悶不樂。
殿試闈墨髮布後,安生看了狀元的文章,覺得並不比自己寫得好。
問題出自哪裡呢?
安生找到恩師羅近山,把自己的疑問說了出來,讓恩師解惑。
羅近山道:“我看了殿試闈墨,你的文章的確寫得非常好,但你知道與狀元的差距在哪裡嗎?”
作為在朝中為官多年,又當了幾十年雲山書院山主的羅近山,自然見識不低。
他指出:“你的文章與狀元的差距在格局二字上。
當今東來國雖然表面安定,但有隱憂,北方強大的匈國對東來國虎視眈眈。
而東來國與黎國,宋國和兆國等鄰國的關係若即若離,這是東來國的當務之急。
而狀元的文章恰恰提出合縱連橫的建議,他的文章比你更全面,格局更高,正中皇帝下懷。
作策問不光要胸懷東來國,而且要放眼天下,看得更高、更遠!”
安生終於明白了,對恩師道:“我想再次參加明年的殿試!”
羅近山聽到安生所言大吃一驚!因為雖然朝庭並沒有限制考生重考,但歷史上還從來沒有人這樣做過。
一是能夠獲取殿試功名己經是相當滿足了;二是要考取狀元太難了,萬一考砸了,連上次的成績都不如,是非常丟臉的事。
羅近山不得不佩服安生的勇氣,但他知道安生的性格,決定了的事九頭牛也拉不回,所以沒有反對安生的這一不同尋常的決定。
道:“你既然下定了決心,就去準備吧!”
第二年殿試,安生對富民強國的理念進行了進一步補充和完善,並重點闡述了對時局的看法,提出了幾條有建設性的建議。
首先是加強對鄰國的遊說,闡明匈國的一統天下的狼子野心,讓諸國意識到如果東來國一旦覆滅,下一個就會輪到本國,只要有了危機感,鄰國才會增強聯合意願。
其次是透過讓利、援助等措施放出善意,表明東來國沒有稱霸天下的野心。
再就是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永遠是利益至上,要有共同利益才有聯合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