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如再失去劍閣(第1/2 頁)
為了避免被動,姜維主動請求進行新的北伐,打亂鄧艾的部署。
雖然劉禪最終僅允許他率領一萬名士兵出征,但這對姜維來說已然是關鍵之戰。
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姜維發起生命中的最後一次北伐,可惜又被鄧艾提前掌握行蹤,遭到魏軍三萬多人的圍攻,最終不得不撤退至沓中。
面對這樣的失敗,譙周等人乘機攻擊姜維,批評聲音甚囂塵上,連昔日重要的朝臣諸葛瞻、廖化和張翼都對他心存怨念。
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劉禪剝奪了姜維的兵權,只留下一萬人繼續屯田。
姜維深知蜀漢內部已是一團糟,但他沒有蔣琬或費禕那樣圓熟的政治手腕來處理一切。
在這個充滿敵視的環境下,他孤身一人挑起了蜀漢北伐的重任。
得知姜維失勢後,鄧艾立即上書司馬昭,建議抓住時機迅速攻蜀。
此時正苦於如何 ** 曹魏政權的司馬昭見到奏章,立刻決定了下一步的動作:如果有機會覆滅蜀漢,那將是其計劃的關鍵一步。
---
曹魏皇室的聲望將會降至歷史最低點,而司馬昭的個人聲望則將達到前所未有的巔峰。
若真能成功滅蜀,曹魏政權的更迭也只是時間問題。
為了達成這一目標,司馬昭調動了二十萬大軍:西路由鄧艾與牽弘率領四萬人從涼州出發,以牽制沓中的姜維;中路由鍾會率十萬軍隊從長安出發,透過褒斜道和儻駱道進軍漢中;東路由諸葛緒和王欽率領六萬軍力,以防東吳可能提供的援助。
總的來說,司馬昭的戰略很簡單:既然唯有姜伯約有能力在戰場上抗衡,只要能讓鄧艾將姜維困於沓中,那麼鍾會統領的十萬大軍便能輕鬆攻克漢中,進而直取成都,迫使蜀漢投降。
為了掩人耳目,司馬昭故意調動江淮的兵力,假作進攻東吳的態勢。
然而這招並未矇騙住在沓中屯田的姜維。
透過觀察魏軍在關中的部署,他意識到此次軍事行動的真實意圖是藉機滅掉蜀漢。
因此,姜維立即加急上書劉禪,告知其魏軍即將來襲並建議派廖化、張翼等人進駐漢中以加強防守。
可惜,姜維的這份緊急文書送到後卻如石沉大海一般,被擱置於皇宮無人理會。
原來,收到信件的劉禪並不在意,並聽信黃皓建議,命占卜師測算,卦象顯示蜀國將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加上外界傳言魏國要對吳國採取行動,劉禪更加深信不疑,忽視了姜維的警示。
結果是,只有姜維意識到魏軍將至的訊息。
很快,司馬昭的大軍二十萬整裝待發,為了阻止姜維趕往漢中佈防,特意派遣鄧艾先動身。
於是四萬多涼州的部隊在鄧艾帶領下猛攻沓中,讓姜維一時分不開身。
半個月後,鍾會從中路出發,在蜀軍幾乎全然無備的情況下沿著預定路線悄然行軍。
當姜維覺察到敵人另有所圖時,他手中僅有一萬多名士兵,若是立刻趕赴漢中,則意味著他會丟掉沓中;可如果漢中失守,成都必將危險。
在這極其艱難的情況下,姜維不得不放棄沓中,迅速突圍奔赴漢中。
鄧艾緊追不捨。
趙雲的兒子趙廣自願率弱旅為姜維斷後,最終英勇戰死。
然而,蜀漢僅依賴姜維一人之力,無法抵擋曹魏的二十萬大軍。
漢中的守軍對鍾會大軍的到來毫無準備,直至鍾會逼近南鄭城時才匆忙佈防。
陽安關的守將傅僉是唯一提前佈置防禦的人,卻因副將蔣舒的背叛而力戰至死。
鍾會在短時間內迅速攻克漢中,殘餘的蜀軍向成都潰逃。
與此同時,鄧艾也即將追上姜維從沓中帶走的部隊。
幸好廖化和張翼帶領援軍及時趕到,三人合兵擊退了鄧艾,並迅速收攏敗兵,退守劍閣以拱衛成都。
儘管如此,這也是無奈的選擇,因為漢中已失,如再失去劍閣,成都必將淪陷。
此時,戰局對蜀漢極其不利。
雖然在過去的四十二年裡,無論魏國哪個將領統兵,都無法攻下漢中,但現在這座軍事重鎮竟被鍾會輕易攻克,這對蜀漢軍民是個沉重的打擊。
還好姜維、廖化和張翼在劍閣的堅守暫時擋住了鍾會大軍的進攻。
不過,鄧艾率領的四萬大軍同樣難以對付,這支軍隊沒有與鍾會會師,而是突然消失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