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拉開秋收序幕(第1/2 頁)
歲月如梭,轉眼就到了秋收季節。
秋天的美景如同一幅油畫、色彩斑斕,令人陶醉。金黃色的稻穀,搖曳在秋風中,鋪滿田野,宛如大地的金絲絨。
秋收跟雙搶相比,還是有差別的,早稻收割既要搶收,又要搶種,時間緊,任務重,季節不等人,錯過了就得等一年。
而秋收只是收,時間長,沒那麼緊迫;但也不是就可以慢慢來,他講究個顆粒歸倉,要搶天氣,在秋天最後的時光,把收割回來的稻穀拋幹揚淨,打包歸倉。
為了打好秋收這一仗,場部也是少不了大會小會做動員,強調任務,加強紀律,鼓舞士氣,做好部署。
畢竟糧食是人的命根子,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當時的農場人,也完全靠著農田中產出的東西討生活,全場400多口人的生計都指望在這片土地上。
那時的農場人吃的是定銷糧,跟城裡人的商品糧有所區別,跟農村人的農業糧又有所區別,介於兩者之間。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全場動員大會開過後,各生產隊也得開會,做出本生產隊行之有效的行動方案。
這天,二隊胡隊長在白天勞作時間,利用大家都在場的機會發出了通知;晚上八點,在生產隊隊部,召開全生產隊人員會議。
坤龍早早吃完晚飯,夾著個會議記錄本,就來到了生產隊隊部。
自從他來到二隊後,凡是有關文化上的事,就責無旁貸落在他頭上;開會做記錄,讀報紙呀,胡隊長全甩給坤龍;按他自嘲地話來說,“我結巴,不耽誤大家時間,也不影響大家情緒。”
實際他是樂的做甩手掌櫃,免得乾涸了他的口水,有坤龍這後生爭著,一來可以顯示他的能耐,二來又能表現他對文化的重視和對後生的愛戴。
即做了好,又減少了累,一舉兩的,算盤子打得嘩嘩響,是個蠻精的人。
生產隊隊部是借生產隊婦女主任家而安置的,平時根本不需要,只有重大會議才會利用上這個所謂的隊部。
一座老式木結構,三間一字屋,兩邊是住房,中間是長廳,坐北朝南。
北面牆上,過去設定的是老祖宗的獻祭牌位,這裡人稱祖宗牌位。
現在改制成一幅巨大的領袖像掛在中間,兩邊張貼著一副對聯:“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
東邊木板牆壁上,張貼著字畫,字畫上寫著:“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全國人民學習解放軍。”
西邊木板牆壁上張貼著八個京劇樣板戲圖畫,如《智取威虎山》,《海港》,《紅燈記》,《沙家浜》,《奇襲白虎團》,《紅色娘子軍》,《白毛女》等。
那個年代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就連三歲小孩都認識的楊子榮,李玉和,阿慶嫂………等英雄人物。
廳堂中央擺著一張八仙桌,油柒早已脫落;四條長凳圍擺在周圍。
坤龍在東邊長凳上坐了下來,放下記錄本,見人還未來,就獨自離開座位,漫無目的地踱步欣賞約顯陳舊,又不知看過多少次的,牆壁上的畫片。
“你就來了?”
胡隊長這時剛好進到廳堂,一腳在裡,一腳在外就跟坤龍打起了招呼。
隨著隊長的到來,隨後就陸陸續續進來了一大批隊員。
其實大部分人早就來了,只是看到頭還沒到,大家都不願進來。
站在外面空氣新鮮,更好談天說地,無拘無束。見到頭進了廳堂,這才嘩啦啦立即湧了進來。
生產隊會議沒有場部開會那麼正規,也沒有那麼多的條條框框,多半都是直奔主題,說完走人。
畢竟都是幹農活的,白天累了一天,晚上誰還有這精力在這待著,都巴不著早點回到老婆孩子熱炕頭,有精力用在娘們身上去。
胡隊長?佈會議開始,“由熊副隊長向大家佈置分工任務。”
熊銀髮副隊長這才站了起來,他長得和他哥哥熊才發似乎沒多大差別,簡直就是一個模子印出來,唯一不同的是,他不戴帽子,頭上頭髮很濃。
“今年的秋收,我們分成三個作業小組,一組由胡隊長親自帶領,二組由我帶領,第三組嗎,”他頓了頓,掃了一下眾人:“胡隊長說由楊坤龍帶領。”
下面沒有什麼反應,老百姓不講究這個,管他誰帶隊,都是要幹活,如果有不要他們幹活那反應可就大呢!
“每組剛好十個人,剛好有三臺打穀機,全隊共有一百五十畝水稻田,每組五十畝,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