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銀河號完善第二個五行計劃(第2/5 頁)
地:
對其他攜帶了珍貴資源或者掌握了相關資源線索的飛船、太空基地發動突襲,搶奪他們的物資、資料儲存裝置等。
2 佔領資源星球:
強行佔領那些已知的富含重要資源但又被弱小勢力佔據或無主的星球,建立開採和防禦設施。
(五)自身發掘途徑
1 飛船內部的“沉睡”資源:
可能在飛船以前的儲備艙、遺忘的角落中存在著曾經收集但未被重視的資源,經過重新整理和識別後發現可以用於計劃。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2 船員的能力開發:
比如飛船上有特殊能力的船員,他們可以透過精神力、特殊體質等從宇宙環境中提取和凝聚特殊資源粒子等。
(六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影響:
1 提升戰鬥力:使銀河號的武器系統、防禦能力等得到極大增強,在宇宙中更具競爭力。
2 拓展探索能力:能夠深入更遙遠、更危險的區域進行探索,發現更多未知的秘密。
3 科技飛躍:帶來銀河號科技水平的大幅提升,促進其他領域的技術進步。
4 改變地位:銀河號在宇宙中的地位將顯著提高,受到更多的關注和尊重。
5 資源優勢:獲取更多寶貴的資源,為銀河號的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6 新的使命:可能會開啟新的任務和目標,推動銀河號走向新的征程。
7 船員成長:促使船員們不斷成長和進步,提升整體素質。
8 影響力擴大:銀河號的影響力將輻射到更廣泛的區域,對宇宙格局產生影響。
銀河系是太陽系所在的棒旋星系,包括 1000 億到 4000 億顆恆星和大量的星團、星雲以及各種型別的星際氣體和塵埃。它的直徑約為 10 萬光年至 18 萬光年,中心厚度約為 12 萬光年。銀河系具有獨特的螺旋結構,我們的地球就位於銀河系的一個旋臂上。
四、銀河系的形成是一個複雜的過程,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一)引力塌縮:大量的物質在引力作用下逐漸聚集,形成了銀河系的雛形。
(二)併合過程:多個小星系相互碰撞、融合,逐漸形成了更大的銀河系。
(三)宇宙大爆炸後的演化:在宇宙早期的演化過程中,逐漸形成了銀河系這樣的星系結構。
這些過程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銀河系的形成和演化。
五、目前科學研究理解的銀河系形成過程的一個較為生動的講述版本(包含一些推測和研究成果的整合):
在遙遠的約138億年前,宇宙大爆炸發生後不久,物質開始在空間中逐漸凝聚。
大約130億年前,銀河系的故事開始書寫。那時的宇宙空間中,有一團富含原始氣體的星際雲,這團星際雲在引力的作用下開始慢慢收縮。
在這個初期階段,氣體開始逐漸聚集並塌縮,一部分形成了銀河系最古老的結構基礎。一些貧金屬氣體(天文上除氫和氦以外的元素都叫做金屬)逐漸形成了最初的恆星暈 。這些恆星大多都是古老的貧金屬恆星,它們在銀河系的中心區域附近以及周圍廣闊的空間中閃耀著微弱但卻具有奠基意義的光芒。
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約110億年前,銀河系迎來了一次重大事件。一個被稱為百手巨人恩塞拉都斯矮星系(gse)的小型星系與當時還處於青少年時期的銀河系發生了碰撞。這次劇烈的碰撞就像一場宇宙煙花,強烈地激發了厚盤恆星的形成活動,大量的恆星在這個時期集中爆發式地形成。原本分散的恆星變得更加密集,形成了一個厚實的恆星盤,這就是銀河系的厚盤。厚盤從切向看上去像一個橄欖球狀,主要處於銀河系內部,這裡成了老年恆星的聚居地。
從130億年前 - 80億年前這漫長的50億年左右的時間裡,厚盤不斷發展和演化,恆星的金屬元素含量也在這個過程中增加了30倍。
然而,到了大約80億年前,形成厚盤恆星的氣體逐漸耗盡,厚盤的形成停止。但銀河系的演化並沒有停止腳步。與此同時,新的氣體開始從銀河系周圍不斷地聚集過來。這些氣體在一個更薄的平面上慢慢沉降、冷卻並開始形成新的恆星,於是銀河系的薄盤開始逐漸形成 。
薄盤的恆星形成過程是一個持久而有序的過程,從80億年前一直持續到現在。在這個過程中,星際氣體和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