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話龍興燕邸建首善 立東宮文武生齟齬(5)(第2/2 頁)
幾位坦 誠,兩位皇子於文韜武略上各有千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淇國公和解學士、金尚書之 言皆在情理之中。天下神器至重,非反覆議論深思熟慮,不足以舉推。從長計議,陛下以 為如何?”
永樂的眼前又一次呈現了比肩而立的兩個兒子,又一次把兩個兒子的功勞比較一番。 合法的繼承人朱高熾,雖不長於躍馬揚刀,卻也曾以箭無虛發的弓矢見長,靖難三年的光 陰裡,二十左右歲的他在道衍、顧成、金忠等人輔佐下,在母妃徐氏的支援下,守衛北平, 機智果敢,屢挫來犯的敵軍,確保了北平安全,確保了燕軍後方的穩定。二子朱高煦馳騁 疆場、多次救駕,這樣就能治理國家嗎?
話不說不明,理不辯不清。文武大臣無所顧忌地袒露心聲,已達到了議論的目的,永 樂心中的秤砣雖已漸漸向世子高熾傾斜,但心裡的那個彎一時還扭不過來,蹇義的話正是 時候。
“你們先下去,容朕再仔細思慮,也再聽聽各方的意見。” 此事一擱,又是一個多月,外間的風言風語更盛,永樂卻兀自忙活著。他找來道衍,徵詢老和尚的意見,道衍笑而不答,只說天下之大禮皇上懂的。永樂又把大相師袁珙、袁忠徹父子找來,秘密給高熾和瞻基相驗。且不說袁珙、袁忠徹和金忠的心思早搭在了一起,單說相術,二袁也是個洞見萬里的人,自然相出了那父子二人來日的天子之氣。 有一天,永樂專意留在了皇后徐儀華的坤寧宮裡。皇后何等精明之人,早猜出了皇上的用意,夫妻閒聊間扯出高熾兄弟三人,雖都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儀華毫不掩飾地對老二、 老三無一點好感,很誇了老大為人處世的善良和臨陣不亂、指揮有方的大將風度。至於料 理北平留守諸事和輸運糧餉,那是皇上知道的,無須多說。其間,又說到了高熾的妻子張 晉眉,也就是朱瞻基的母親,連永樂都不得不承認,這門媳婦是萬里挑一,溫良恭儉,德 淑賢秀,誰也說不出一個“不”字。何況,她的兒子朱瞻基早在出生之日就被當時的燕王 視為吉祥呢!這事不能再拖了。不過,還要議一次,再聽聽,再看看,同時也是給高煦更 大的面子。
基本上還是上次的那些大臣,永樂這一次更單刀直入,開門見山了:“幾位愛卿都知 道朕的意思,過去說過的不再重複,有什麼新意就和盤托出,朕左右權衡,更便於在長子、 次子間選擇。”說完他看了看朱能,雖是武臣,但一直以來,他還沒聽到過朱能的想法。
“皇上,世子和高陽王皆人間奇才。”三十多歲的成國公朱能再不好不說話了,他和 高煦很親近,但他更知道立儲意味著什麼。“臣在諸將中雖屬年少之輩,隨陛下靖難時也已近而立之年。而皇上二子年及弱冠, 一個扞禦北平,供前方給養,似漢時之蕭何,為皇上守衛大本營;一個護衛陛下,武勇難 當,似蜀之趙子龍,決勝兩軍陣前。臣之所喻未必妥當,卻足見二皇子泱泱之才。平心而 論,臣於高陽王有生死之交,當然願意高陽王為太子,承繼大明基業;然臣也粗涉經史, 觀歷代興衰之治,又覺得金尚書看得透徹,想得長遠。兩位皇子都叫臣難以割捨,所以臣 只能惟陛下之命是從,無論立誰為皇太子,臣都會學諸葛武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請 陛下明鑑!”
朱能慷慨激昂,雖沒有明確表態,話語中卻透露出立嫡的意思,丘福無奈地搖搖頭, 忽地就有了大勢將去的沮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