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救岳丈尚書遭貶職 延朱雀君臣說求賢(1)(第2/2 頁)
,果然免死,流徙海南。
“天不為一物枉其時,”永樂憤憤然,橫眉立目,“明君聖人亦不為一生枉其法。法 立,有犯而必施;令出,惟行而不返。身為部院大臣,行賄、索賄、受賄,以賄之多少量刑輕重,視我《大明律》為兒戲,此類人不殺,又何以儆天下?”他餘怒未消,深感部院堂官不力,正好藉機調整,換上得力的人。 “著改刑部尚書鄭賜禮部尚書,擢真定知府呂震刑部尚書,改工部尚書黃福為北京行部尚書,禮部侍郎宋禮任工部尚書。” 眾人面面相覷,在皇上波濤翻湧的憤怒心海中,誰也不知自己的命運如何漂浮。他高興的時候如春風和煦,無微不至;但偶爾的一句不適,立即黑雲滾滾,電閃雷鳴。永樂即 位接近兩年了,大小臣工還沒有人能完全摸透他的脾氣。
好在皇上瞬間又風過雨停了,語氣和緩,竟成了語重心長,“閣員近臣朝夕隨侍朕之 左右,勤慎不懈,盡職盡責,實屬不易。而世之常情為,慎初容易保終難。朕常存於心, 你等也要恭謹始終,通體識達,才能成君臣保全之美。”
眾人口裡諾諾,卻不敢往下想,伴君如伴虎,皇上又這麼大脾氣,誰知道哪天又成了 第二個李至剛,或者,比他的結局更慘呢!
永樂低頭沉思著,片刻,抬起頭,凝視遠方,天高地闊。廣袤的大地上,一撥一撥長 袖闊帶、身著不同顏色服飾的官員正從他的眼前走過,有的昂揚,有的猥瑣,有的高傲, 有的卑微,他們代天子牧民,他們的脾氣秉性,他們的興趣愛好,他們的為人處事,他們 的心底良知,就能決定整個大明朝廷的走向,因而,選人用人成了朝廷最最緊要的事,這 也是吏部長期居於各部院之首的原因。
“宜之,吏部表率百僚、銓選官員,”是永樂和風細雨對吏部尚書蹇義的話,由李至 剛、黃信,他又聯想到選拔官員的衙門,“此乃進退庶官的要害衙署,縱觀歷朝歷代,官 不得其人則貽害無窮啊!《書》曰:‘舉能其官,惟爾之能,稱匪其人,惟爾不任。’吏 部銓選之責尤其重要。”
風平浪靜了,大家揪緊的心漸漸放下,輕舒了一口氣。 永樂接著說,“初唐之所以稱盛唐,與銓選之法密切相關。入仕之前,其擇人之法有四:‘一曰身,即體貌豐偉,也含了修身的意思;二曰言,即言辭辯證,正氣凜然;三曰 書,即楷發遒美,寫的一手好字;四曰判,即文理優長,文章千古。然朕認為,僅有此四 者還不夠,最重要的是心術,即德行,心術不正,有才也不用;德行俱佳,番人、蒙人一 樣深信不疑。所以,你等在銓選官員上要精心、再精心,在辨別邪正上要依理不依情,在 使用人才上要倚才不倚黨。”
永樂意味深長,有感而發,開始了他的有關人才的闡述。 “其一,能者為才,英雄不問出處。你們知道,朕的身邊有不少軍官、侍衛、太監是蒙人、番人。前日,有人上言,勸朕說虎賁禁衛要遠外夷,還給朕列舉了玄宗之幾喪唐室、徽欽北徙之恥,歸之為君主親近夷狄所致,朕不以為然。天之生才,何處沒有,如元太祖 成吉思汗,元世祖忽必烈,皆天降之才;君之用人,又何分其類?漢武帝用金日磾,唐太 宗用阿史那社爾,忠心耿耿,戰功赫赫。至於玄宗之任安祿山、徽宗之寵小人所致的夷狄 之禍,並非用了夷狄之人,全在用人失察及荒縱無度。春秋之法,夷入中國則中國之人, 朕為天下之主,覆載內之賢才豈有棄之不用之理?其二,取其所長,量才錄用。你們知道, 漢武帝於郡守的除用勝於朝廷衙署,且郡縣之事無論大小未嘗不曾深知,郡守們常有皇帝 每每親臨其境的感覺,兀自不安。何者?郡縣乃牧民之官,郡縣和百姓最近,郡縣代表朝 廷。由此,朕的用人幾近漢武,才優者在朝廷部院任事,以展其才;德厚者闢為地方守令, 厚德載物。今後但凡部院、郡縣官吏任滿,對有遠見、識大體、具才者可繼續留在部院辦 事,賢德知著者則升職到地方有司任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