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夢裡角聲張輔如願 心中簫鼓解縉失意(6)(第1/2 頁)
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又是“一門三進士”,又都二十出頭、三十以裡,在這個“五十 少進士”的怪圈裡,恐怕天底下再也沒有第二個這樣的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幸運之家了。十幾年苦打苦熬的艱辛到頭了,兄長、姐夫位列朝堂,解縉選在了皇帝身邊,可謂 體面風光,耀祖光宗。可洋洋萬言指斥朝政、初出茅廬的七品小官指責堂堂的二品大員…… 二十年前不諳世事,任了痴玩心性魯莽行事,該是被功名所誤了。鄒緝輕輕搖頭,難怪太祖會讓他父親領他回家,說十年後聽用,他怎麼就不明白呢,蹉跎了近十年,還是參不透世情,思前想後,或許少年登科未必是人生一大幸事啊! 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木訥,和盤托出的胸中不滿,實在是讓鄒緝無奈,他雖也是以敢言著稱,但覺解縉今日實是有些過了,再喝下去更不知如何收場了。他搶白著嗆了幾句,督促用膳,而後,拉了解縉就往外走。
和平日比起來,解縉並沒有多喝,只是壞到極點的心緒使他感到了身心的萬分疲憊! 皇上的日益冷淡,內閣的日漸生疏,下一步他已看得十分清楚,說不定明天就要離開京城 到萬里之遙的邊疆去了。原想著借酒澆愁,排遣胸中多天以來的鬱結,不承想愁雲更濃, 觸動了真情更難以自拔。鄒緝見他還清醒,兩人就在路口分手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走在熟悉的街巷中,解縉卻莫名地感到了陌生,感到了孤獨,感到了無可名狀的痛苦和淒涼。前後在京不到十年的光景,別人用這十年攀龍附鳳、早盤根錯節了,像鄒緝一樣,雖不依附權貴,恐怕早已結交了不少摯友,但他卻說不出和誰是摯友。 去了幾次金府和夏府,金、夏人雖好,也盡力周全,看樣子已無力迴天。
解縉在百無聊賴中又度過了鬱悶的一個月,天氣轉涼,而外間“閱卷不公”、“離間 皇家骨肉”的傳言卻越來越兇,徘徊在內閣和文淵閣,卻再也見不到皇帝,那種有話無處 說的苦悶壓得他透不過氣來,真真品嚐了六神無主、欲訴無門的苦痛!月末,聖旨下,著 解縉為廣西參議,專事徵南大軍糧草督運,限三日內離京,三個月內到任。第二日,李 剛又奏他胸懷怨望,又被髮到交趾任參議去了。
“稟皇上,稟皇上……”黃儼跌跌撞撞跑進來,跪在地上,喘不過氣來。 “慌什麼,像死了老婆娘似的。”不知為甚,永樂數日以來精神不振,心下煩亂,連奏章也批閱不下去。此時,他站起來想踱踱步,恰好黃儼進來。 “皇上,皇上,大將軍、成國公朱能在廣西龍州軍中病逝,新城侯、右副將軍張輔率全軍就地舉哀。”黃儼說著遞上了張輔的加急奏疏。 永樂的整個身子“轟”的一下倒塌了,順勢跌坐在龍椅上。這就是諸多的不祥之一嗎,還有嗎,與交趾接戰會敗績嗎?多天來的忐忑終於在出師未捷的、朱能的死訊中得到了第 一次驗證!
三個月前,遣將出徵儀式,朱能在奉天殿接受節鉞的盛大典禮仍歷歷在目。在激揚的 樂聲中,文武百官們將朱能、張輔等出征將領送出午門,大將軍“朱”的大旗在眾多旗幟 的簇擁下,更顯“帥”旗的孤傲。只是,沒有風,偌大的帥旗蔫頭耷腦,毫無生氣。永樂 遠遠見了,心中掠過一絲不快。
才幾個月工夫,一個雄健剛毅的大將,一個身高八尺的壯漢,好好的就歿了,真應了欽天監“將星將隕”的天象,南征的決策錯了?永樂先是呆坐,而後失聲痛哭,嚇壞了服侍的太監宮女們,一個個跪在地上搗蒜一樣磕著頭,一面陪哭一面勸皇上節哀。
永樂雖生於皇家,但他也是從刀光劍影裡殺出來的,二十歲時即馳騁塞外不在話下, 就這靖難之役又有多少次履危蹈險,死了多少人?那燕王的大纛在藁城之戰中曾被射得千 瘡百孔,連老將軍顧成都驚歎未曾見過這樣激烈的戰陣,他也只是感慨一番,命人將大旗 送回北平珍藏。然而,當智勇雙全的大將張玉在東昌戰死後,他哀慟至極,痛不欲生,脫下王袍焚燒,泣道:“將軍此去,天高地遠,雖其一絲,以識吾心”;朱能去了,又一次的天昏地暗,又一次的哀痛至極。
“士弘,士弘!何其忍?三十七歲就棄朕而去嗎?”建文二年張玉戰死後,朱能被永 樂倚為中流砥柱,年紀輕輕而位列上公,卻從未有一點驕橫之氣。戰場上似一頭雄獅,挺 矛深入敵陣,多少硬骨頭都是他啃下的;朝堂上卻像一個謙謙君子,沒一點武人的粗野和 兇悍;他性格溫和,儒雅倜儻,愛惜士卒,善撫將士。病逝時,帳前許多將士哭得昏死過去。
好一陣子,直到楊榮進來說了一大番話,永樂的情緒才漸漸平息下來。 “傳朕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