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蘭花厚重細細品飲 佞臣輕浮咄咄奇聞(3)(第1/1 頁)
“那一次發僧戍邊的議論我記憶猶新,”蹇義抿了一口酒,“在下提出後,皇上說, 你僧人坐食於民,於國家無補,要那麼多有甚用?所以限制。倘把這些都聯絡起來,皇上的意圖豈是禮敬幾個番僧,推崇佛教,而是真真的心懷天下啊!”
原吉也記起了那次御前議論,略有歉意,把盞表示敬意,金忠將杯中酒一飲而盡:“不如此,鄭和兩下西洋,爪哇、暹羅、滿剌加、錫蘭、古裡、蘇門答臘,有多少國家漂洋過海,遠道來朝,盛況空前,此以前歷朝歷代所不曾見……”
“金公差矣!”原吉截斷了金忠的話,“皇上限僧的事我記起了,只是未曾和招待西 番僧人聯絡起來,一時疏忽了。但鄭和下西洋一事我卻不敢苟同,正要找機會進諫呢。鄭 和之所往,大抵是賜得多,入得少,尤其一些珍奇異獸,還要耗費人力物力飼養,我粗算 一下,兩次西洋之行沒有個幾百萬錠寶鈔下不來!”
蹇義默不做聲,他明白皇上宣詔諸國、延攬遠人的目的;金忠知道其中找尋建文的隱 事,卻不便說出,笑道:“你又和皇上算的不是一個賬了。皇上算的是國家大賬,你這個度支郎只算財稅賬,我提醒你了,眼光一定要放高些、放遠些。”說罷,舉杯向蹇、夏二 人示意後仰脖幹了。
夏原吉還是不明白,始終對鄭和下西洋一事糾結著,一糾就是十幾年,直到永樂薨世, 朱高熾即位,他把罷西洋寶船作為新帝的新政推出,才算了了這個杜絕靡費的心願。高熾也沒有永樂那麼宏大的遠略,直到宣德年間,朱瞻基努著勁,鄭和最後一次下了西洋,此 後,中國再沒了主動探索世界的壯舉了。
三個人都不再說話,說下去也沒甚意思了,胡亂吃了些東西,天光已交戌時,屋外的風小了,也不似初進酒肆時那樣乾冷。金忠叫家人結了賬,三個人出來,至街口時才各自 打馬而去。
詔曰:成周營洛,肈啟二都,有虞勤民,尤重巡省。朕君臨天下,統御之初,已升北平為北京。今國家無事,省方維時,將以明年二月巡幸北京。命皇太子監國。親王止離王 城一程迎候,官吏軍民於境內朝見,非經過之處,毋得出境。凡道途供應皆以節備,有司 不得有所進獻。命御史、給事中巡行天下,考覆官吏臧否。
接著,禮部又頒下巡狩之禮:凡有重事及四夷來朝與進表者,俱達行在;小事達京師, 啟皇太子奏聞。
永樂頒詔天下,講明他要去巡幸北京,考覆官吏,檢視百姓疾苦。實際上,他去北京,要做的事太多了。他說:“北京乃朕龍興之地,自入承大統以來,七八年沒有迴鑾,甚是思念。北京的百姓朕不能忘,北京的將士朕更不能忘,況皇后遺願對將校家屬要善加撫慰, 朕此行既是了此心願。”
永樂說完,看著丘福、蹇義、夏原吉、金忠、呂震、胡廣、楊榮、楊士奇、黃淮、楊 溥、金幼孜等眾人,期待大家說話。
早朝後,他在武英殿便殿召集府部院及內閣大臣,再議北巡之事。頒詔前就已和大家 議過,於情於理都無可挑剔,他更希望大家對他北巡有個積極回應,安排好細事。
刑部尚書呂震搶著說:“皇上巡狩,此乃北京和北京軍民之大幸,百姓山呼萬歲自不待言,然北京尚未建設,舊有藩府宮室的名號實不再適宜皇上,宜更正一番,就按京師皇宮的名號如何?”
“這個,朕前次已和大臣議了,只是尚未更改,就按你說的辦。”他又看了一眼呂震, 倒覺著他在禮部更合適。
夏原吉思忖著皇上的 話,記起浙西治水時蘇州地 少、民 多、賦重之 情,說 道: “陛下巡 幸,兩手空空不 行,必當有所情重才 是!北京所轄八 府,洪武末年編戶 三十三萬四千七百九十二,口一百九十二萬六千五百九十五,而南京所轄蘇州一府編戶就 達四十九萬一千五百一十四,口二百三十五萬五千三十。如此一比,不難看出,雖經洪武 三十年間休養生息,北京仍是地廣人稀,田地荒僻,還當鼓勵流民復業,故臣以為應免去 北京永樂五年以前逋賦,還要在移民上有所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