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無題(第2/3 頁)
,提出自己的意見,路面寬度啊,線路方案啊。
民主雖然貌似低效,但是它會考慮到所有人的需求,並且為這個需求尋找支援與不支援之間的平衡點。
翻看歷史,一個朝代的興衰更迭,遇到英明神武的皇帝,國力蒸蒸日上,反之就
但是,誰能保證每一任皇帝都英明神武,執政之人愛民如子?
甚至同一個人,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發生改變,這種例子同樣屢見不鮮。
權利只對權利的來源負責,如果權利的來源屬於上級,那他唯一需要討好負責的就只是他的上級。
若是權利的來源是民眾
這是孟德斯孟子說的。
白野原本總是想著怎麼去監查官員,卻忘了,最好的監查便是百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因為他們才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亦或是受害者。
這片土地上的人似乎從一出生便知道需要繳稅,至於繳納的賦稅用來做什麼?不知道。
說的市儈淺俗一些,我花了錢,是希望自己能過的更好,但是我不知道怎麼才能過的更好,所以我將這錢交給由各行精英組成的朝廷。
本質上還是一種商業行為,我拜託你想辦法,自然不會讓你白乾活,所以你可以拿其中的一小部分作為報酬,可如果你全拿了,還覺得理所應當,這顯然就不對。
我跟著你打土豪,是希望自己能分到地,而不是讓你成為土豪。
家人們願意支援李姓男子,是希望他能繼續給大家帶來高價效比的商品,而不是
如今的朝廷有實行三權分立的土壤麼?自然是有的。
它的框架可以追溯到幾百年前的三省六部制。
重點是怎麼限制皇權,肢解相權,也就是行政機構的內部結構。
至於司法和立法,無外乎現在的大理寺和刑部。
大理寺的權柄本身就極受重視,再將刑部獨立出六部,基本的框架就出來了。
三權分立的優勢就在於下限很高,上限嘛不好說。
當然,若是外界出現重大變故,三權分立的行政效率並不會遜色於專制。
就現在的朝局而言,專制無疑是最優解,現在身居高位的幾人都是心繫百姓的賢者,可以省掉很多不必要的扯皮。
可一旦北伐成功,若是依舊專制,那等趙鼎,李光這些人退下來,或是趙構又變了心思,百姓們又只能碰運氣?
這無疑又成了歷史的迴圈。
而恰恰也是北伐,成為了確立三權分立的最好契機。
中原克復,繼而收回燕雲,朝廷的外部壓力基本就徹底消失。
趙構以及政事堂需要處理的政務將會堆積如山,絲毫不亞於重新立國,正是平衡皇權和相權的最好時機。
關於這些,白野拿不定主意,再好的制度,也要符合實際情況,照搬並不可取。
怎麼平衡,怎麼隱晦的剝離皇家的權柄,白野自忖沒有那樣的能力。
這需要配合先賢的思想倡導,慢慢的抽絲剝繭。
交代寧計,回覆李光從重處罰,追不回的損失由青甸園補齊,下達處置結果的第一時間,由民報通傳全國。
這也是為以後杜絕有限責任而提前做好鋪墊。
無論是為官還是從商,一律追責到底。
當然,也不是一味的往上追責,這個尺度也要細細斟酌。
同時叮囑白甲加強管理,以免再出現類似情況。
順昌府衙後堂書房中,陳規披著裘衣打著哈欠,“賢侄啊,你知道現在已經幾更天了麼?虜人打到城下了?”
白野打個哈哈,“二叔年紀大了,覺少,不妨事。”
陳規目瞪狗呆,聽聽,這說的是人話?沒好氣道,“說吧,出什麼事了?”
白野將三權分立的設想陳述了一遍。
既然人性無法避免,那是收買一個人容易,還是收買三個人容易呢。
新奇,又不算太新奇,多多少少還粘了點大逆不道,書房內沉寂許久,陳規有些複雜的看向白野,“長風對於人性就這般悲觀?”
白野偏向荀子之道,反問道,“不然呢?”
就是因為太樂觀,所以才會有王朝更迭。
“限制皇權,分散相權”陳規喃喃自語,“容我好好想想。”
限制皇權好理解,分散相權,現在的宰相可是趙鼎啊,下一任是誰也許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