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文無第一(第1/2 頁)
聽到周蓉說到,之前她讀的詩是她做的、並不是馮化成的,眾人才反應過來,為何她反應那麼激烈。
周秉義、郝冬梅和周秉昆三人覺得,周蓉一定認為,大家錯把她的詩作是馮化成寫的,才一致說好的。
只有陸天心裡清楚,周蓉此時內心的掙扎。
之前,在周蓉眼中,馮化成是詩壇的珠穆朗瑪,高不可及。
大年初一的時候,陸天一首《菊花臺》令她對馮化成的高度有了些許的質疑。不過,並沒顛覆馮化成在她心中的地位。
而這一回,自己寫的詩被當成馮化成的詩,同樣被人讚美。可見,馮化成的詩並不一定是那麼不可企及。
古語云: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文學作品的好壞,沒有客觀評定標準。
現代體詩歌,更是這樣。
沒說出《煙花》是自己做的詩之前,無論是冬梅、秉昆還是陸天,都認為絕對是一首佳作。這麼看來,很多時候,詩人所做詩的好壞,更多的是名氣,而不是水準。
哪怕自己寫的詩,冠上馮化成的名字,同樣能成為眾人稱道的經典。
想到這裡,周蓉的心突然就像被什麼抽走了一般,一下變得空嘮嘮起來。
看到妹妹默默不語,周秉義解釋道:
“周蓉,我並不是因為你讀的這首《煙花》是馮化成的詩,才說好的。
即使一開始就說是你做的,我同樣會覺得很好。”
“是啊,姐。
你也知道,我對那個詩人一向不感冒,覺得詩人華而不實,自然不會為他說好話。
我倒是覺得,很多詩人都是名氣大於實力,有一兩首詩寫的好,就有不少捧臭腳的。
馮化成的詩,真的不一定每一首能趕上你寫的。”周秉昆也安慰道。
陸天見狀,知道自己也不能一句不說,開口道:
“周蓉,其實文學,特別是詩歌,需要幾十年後,甚至更長時間以後,經過歲月的洗禮,才更適合評判高下。
乾隆當年做了兩萬多首詩,寫的時候,沒有一個說寫的不好。
現在可倒好,成了眾人嘲笑的物件。
所以說,要尊重詩人,尊重詩人的作品。
但也沒必要把他們當成高不可攀的人物。同樣,他們的作品也不一定完美無缺、無可挑剔。
一首詩好與不好,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後,才能有客觀的評價。”
陸天的話,言簡意賅,聽得眾人紛紛點頭。
周蓉當然能聽懂陸天話中的含義,不過,這個領悟來的有些太突然,令她有些心慌。
她需要更多時間,靜下心來,慢慢來消化。
想到這裡,周蓉將桌子上一沓信紙拿在手裡,說道:“陸天,這首詩也送給我吧。”
“好啊,只不過這首詩文辭晦澀,有些貽笑大方了。”陸天應聲道。
“沒事,我覺得挺好。你們接著聊,我去小屋寫東西去了。”
說完,周蓉便下了炕,頭也不回進到了小屋。
回手,關上了門。
見姐姐走開,周秉昆碰了碰身邊的周秉義,“哥,我姐怎麼了?不就是一首詩麼,怎麼一下心事重重了?”
“估計是大家錯把她的詩當成了馮化成寫的,心裡不高興了。”周秉義也想不出來究竟為了什麼,便隨口答道。
“我姐現在是越來越奇怪了,一首詩也能成這樣,至於麼?再說陸哥和娟子姐都在,當著客人面這樣甩臉子,多不好。”
“秉昆,我們不介意。”陸天介面道。
“不介意就好,陸天哥,你還是給我講金庸小說吧。我覺得金庸的小說可比什麼詩歌有趣的多。”
“秉昆,金庸小說可不是一句兩句能說清楚的,這樣吧,我看能不能透過什麼渠道,從香港那邊搞到幾本,送給你。”
聽到陸天說要搞到幾本武俠小說,周秉昆眼睛一亮,
“陸哥,那就太好了。我現在跟著師傅學快板和評書,總覺得段子都太老,要是能借鑑一下金庸的武俠小說,一定能寫出新段子來。”
“秉昆,那邊的書,現在都是禁書,偷偷看看就行,要是編成段子,就出事了。”陸天低聲道。
周秉昆聽了,點了點頭,“陸哥,你說的對,看來我想的路暫時走不通。”
“秉昆,我覺得評書和快板的創作,更多的應該源自於中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有歷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