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詐騙資訊精準獲取渠道探究(第2/4 頁)
分子勾結,將消費者的資訊非法出售。在一個隱蔽的執法行動中,警方透過秘密調查和監控,終於掌握了一家電商店鋪老闆與詐騙分子勾結的鐵證。
這家店鋪位於城市的商業中心,表面上看起來和其他店鋪並無二致,正常經營著各類商品。然而,在店鋪老闆那間狹小昏暗的辦公室裡,卻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警方在一次突擊檢查中,發現了老闆與詐騙分子之間的大量聊天記錄和交易轉賬記錄。原來,老闆為了獲取高額利潤,將店鋪裡每一位消費者的訂單資訊,包括姓名、電話、地址、購買商品等詳細資訊,以每條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價格,源源不斷地賣給詐騙集團。這些資訊成為了詐騙分子實施精準詐騙的有力武器,讓無數消費者陷入了痛苦的深淵。
,!
曾有一家母嬰用品店,老闆為了償還賭債,將店內近萬名客戶的資訊出售給詐騙團伙。詐騙團伙隨後以產品召回為由,對這些客戶進行詐騙。一位寶媽就因接到詐騙電話,對方準確說出孩子的年齡、購買的奶粉品牌等資訊,放鬆了警惕,按照對方要求操作,結果銀行卡里的5萬元積蓄被轉走。
為防範不良商家或內部員工售賣資訊,電商平臺要加強對商家的背景審查,建立信譽評級體系,對有不良記錄的商家禁止入駐。商家自身要加強員工管理,簽訂保密協議,對違規員工進行重罰。消費者在購物時,要關注商家的信譽評價,儘量選擇信譽良好的商家,同時注意保護個人資訊,避免在商家處填寫過多不必要的敏感資訊。
除了電商平臺和不良商家,公共場所的免費wi-fi熱點也成為了詐騙分子獲取資訊的重要途徑。為了揭開這一黑幕,張警官安排了一次模擬詐騙實驗。
在一個熱鬧繁華的商業街,一家裝修精緻的咖啡廳裡,陳宇和林悅坐在角落,目光緊緊盯著不遠處一位正在使用免費wi-fi的年輕人。年輕人悠閒地喝著咖啡,一邊用手機瀏覽著購物網站,準備購買一件心儀已久的商品。他絲毫沒有察覺到,危險正一步步逼近。
在咖啡廳的另一個角落,警方的技術人員正緊張地操作著一臺特殊的裝置。這臺裝置可以模擬駭客攻擊,透過免費wi-fi熱點竊取使用者的網路資訊。當年輕人輸入個人資訊,準備提交訂單的瞬間,技術人員輕點滑鼠,裝置螢幕上立刻顯示出年輕人輸入的資訊,包括姓名、銀行卡號、密碼等。
陳宇和林悅親眼目睹了這一幕,心中充滿了震驚與擔憂。林悅低聲說道:“沒想到這些免費wi-fi熱點這麼危險,稍不注意,個人資訊就會被竊取。很多人在享受網路便利的同時,根本沒有意識到背後隱藏的巨大風險。”
陳宇點了點頭,表情嚴肅地說:“是啊,我們必須儘快讓公眾瞭解這些風險,提高大家的防範意識。”
在另一個案例中,一位商務人士在機場候機時,連線了機場的免費wi-fi處理工作郵件,其中包含公司的機密財務資訊。駭客透過該wi-fi熱點擷取了郵件內容,導致公司商業機密洩露,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為了保障在公共場所使用免費wi-fi的安全,建議使用者儘量避免進行涉及資金交易、重要檔案傳輸等敏感操作。如果必須使用,可透過vpn等加密通道進行連線,提高網路安全性。公共場所提供免費wi-fi的商家,要加強網路安全防護,設定強密碼,定期更換密碼,防止駭客入侵。
為了更全面深入地瞭解詐騙分子獲取資訊的途徑,張警官組織了多次專家研討會。在一次研討會上,一位資深的網路技術專家神情凝重地展示了他的最新發現。
“我們透過對大量案例的分析和技術追蹤,發現詐騙分子還會利用惡意軟體和釣魚網站進行資訊竊取。這些惡意軟體和釣魚網站通常偽裝得非常巧妙,讓人防不勝防。他們會偽裝成正規的電商應用或購物連結,透過簡訊、社交媒體等渠道傳送給消費者。一旦消費者點選下載或進入連結,手機或電腦就會被植入惡意程式,所有的資訊都會被詐騙分子盡收眼底。”
說著,專家在大螢幕上展示了幾個惡意軟體和釣魚網站的案例。其中一個案例中,一個看似普通的電商購物連結,頁面設計與正規網站幾乎一模一樣,甚至連網址都只有細微的差別。消費者一旦點選進入,頁面就會提示需要下載一個app才能進行購買。而這個app,實際上就是一個惡意軟體,它會在使用者不知不覺中竊取手機裡的通訊錄、簡訊、照片等各種資訊,同時還會監控使用者的網路活動,將使用者的一舉一動都暴露在詐騙分子面前。
陳宇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