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信任(第2/4 頁)
最後 揭露時,卻無法反駁。這難道不是謊言嗎?
不過,王大漢似乎有些不同。他現在說出的話,比他們所有人都顯得更加困惑。這種迷茫是實實在在的。就連旁觀者都看得出,這個人被 得不輕。而且,他能如此坦然地讓嬴政將鞭子送回,以免因詛咒而傷及自身,確實反映出他對秦王的尊重態度。
綜上所述,從整個事件的安排來看,他似乎並沒有做錯什麼。王大漢道:“我夢見王子是在遇見你之前。”既然那時還沒有發生,又怎麼會被某個人如此精確地針對?白天想什麼,晚上就能夢見什麼,這怎麼可能?
那時的自己,連劍都快賣了,還不知道這位王子的模樣。諸葛亮問道:“你還記得夢中的細節嗎?”
...
神秘夢境
秦王對王大漢的夢境充滿好奇,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如此確信這是 縱的夢境?有時候,夢境只是個過眼雲煙,很快就會忘記。甚至有的人會選擇主動遺忘,不會將其放在心上。然而,王大漢不僅記在心裡,還念念不忘,彷彿這個夢有多麼奇異。那麼,夢境的內容必定至關重要。
王大漢解釋道:“實際上,在見到您之前,我還以為這只是一場普通的夢。即使那位王子告訴我這是個詛咒的夢境,預言噩運的人會出現在我的夢中,我也曾認為這是真的。”諸葛亮疑惑道:“預言夢境?”
王翦補充道:“那裡的人都似乎能預知一些事情。”他們的國家確實有著奇特之處。當他們的家園即將遭受攻擊時,每個人在前一天晚上都會夢見相似的情景。結果,第二天真的發生了。儘管夢境非常準確,但由於反應時間太短,他們無法及時防守,因此在第一天就被打敗了。這就進一步證實了他們擁有預知能力。
呂布問:“什麼是預知?我從未見過國師的預知成功過。”他舉例說,國師聲稱明日會下雨,但第二天並沒有下雨。最後,他會找藉口說是天意,大王還有未完成的事。但這不就是無稽之談嗎?誰能做到事事完美?就連神仙也無法做到無懈可擊。
因此,國師的預知只是胡言亂語。因為自己的失敗,他開始瘋狂找藉口,更令人氣憤的是,大王連反駁的機會都沒有,因為他確實做不到國師所說的“完美”。
秦王說道:“我們還是忘掉國師的預知能力吧。”諸葛亮笑道:“看來秦王已經開始質疑國師的能力了。”
在過去,儘管大家對國師有所保留,但出於對未知的尊重,即便不相信他的行為,也儘量保持敬意。畢竟,對待未知的事物保持尊重總是沒錯的。不要輕易否定你不清楚的事物,它可能存在,只是你不知道。因此,包括秦王在內的幾個人,對國師雖有所不滿,但並未完全質疑他的招雨失敗,畢竟雨總會來,大約半個月內總會降臨。
秦王繼續道:“國師必然擁有我們不瞭解的能力,或許在詛咒方面他確實有所掌握。但招雨和守護國家繁榮,他可能並不精通。”王翦附和道:“是的,朝廷裡的老臣們似乎都被國師詛咒,身體日漸衰弱。”
諸葛亮道:“只聽說國師為人極為和藹,初次見面時總是笑眯眯的,從未流露出惡意。”這樣的一個人,真的能算作大惡之人嗎?
秦始皇道:“這似乎不太像你諸葛亮平日的作風。你一向是最善於質疑,對人性充滿探究的人,今天為何突然變得收斂了?”居然會對一個惡名昭彰的人深信不疑。
呂布補充道:“我們即將去的朝堂,就是要與那位國師正面相對,他對別人的態度惡劣至極,彷彿帶著惡臭的氣息。”
他毫不掩飾對那些不合眼緣的人的嘲諷,常常以第三者的口吻講述別人的劣跡,然後將責任推給別人,自己卻置身事外。
這樣的人,你怎麼能稱他為好人呢?
王大漢有些困惑:“國師?他不是早就效忠於前朝了嗎?他在位已有多年。”
為什麼如今受到這麼多指責?
或許是自己年紀尚輕,還不懂人心的複雜吧?
秦始皇解釋道:“先王在世時,並非一味聽從國師,但也給予了尊重。然而,正是這種尊重,使得國師在外放縱,導致諸多人的失蹤。”
人們並未質疑他的行為,因為有先王庇護。因此,國師的名聲反而提升。
畢竟他背後有強大的靠山。但先王去世後,新王即位,儘管仍尊重國師,但已不再依賴其占卜。即使占卜,新王也鮮少採納意見,顯然對這事並不感冒,甚至根本不信。
國師的存在只為安撫民心,他一直向國家灌輸信仰,承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